燕山(燕山)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首《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展现出燕山一带平沙如雪的边疆战场景色,诗中看似写马,其实是借马抒情,抒发诗人的怀才不遇。

燕山是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西起张家口市万全县和怀安县境内的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河北平原。 燕山东西长约42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千米,海拔600~1500米,主峰东猴顶,海拔2292.6米。

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燕山山脉,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又以潮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多低山丘陵,海拔一般1000米以下,植被茂盛,灌木、杂草丛生,森林面积广阔。西段为中低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植被稀疏,间有灌丛和草地。

燕山沿山脊筑有长城,形势险要。喜峰口、居庸关、张家口是燕山长城重要关隘,自古以来是由燕山以北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

燕山山脉是华北平原北部的重要屏障,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

蒙古成吉思汗六至十年(公元1211年~1215年),成吉思汗三次围攻金中都(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以丰利(张北县西)、宣德(宣化)、居庸关和古北口、擅州(密云)、顺州(顺义)为主要进攻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与冀东人民一道,依靠燕山山脉的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争,并以雾灵山地区为中心,创建了冀东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