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中越边境云南段,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的坝子雷场。
战士们屏气凝神,仔细地搜索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这是我军大面积扫雷行动的最后一块任务雷场。
“滴嘟,滴嘟……”,战士杜富国手中的探雷器毫无征兆地响了。
他立即掏出对讲机报告给总指挥,“发现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加重手榴弹。”
大队长发出指令,“马上查明有无其他诡计设置!”
杜富国的同队队友艾岩正准备上前作业,杜富国拦下这个刚到队里不久的新兵,自己挺身上前 ,“你退后,我来检查。”
艾岩紧张地望着杜富国缓缓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清理开弹体周边的土和枝叶。
突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杜富国也下意识地挡在艾岩前面,本能反应去挡住爆炸的冲击波和碎弹片。
爆炸过后,艾岩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他面部和耳部持续剧痛,眼前黄土漫天,他竟也看不清目前的状况。
等他转过头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杜富国早已昏迷不醒,整个人满身血污……
整整三天三夜,数不清的手术,医生们终于从死神手里把杜富国抢了回来,但他却永远失去了双眼和双手。
而“罪魁祸首”,那颗手榴弹,是许多年前著名的老山战役中埋存下来的。
而老山战役中的第一兵王,邢志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老山的传奇人物。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完全胜利,越南怀恨在心,对我国老山、者阴山等地进行多次侵扰,企图长期盘踞此地,窥探我军动向。
彼时国际形势也错综复杂,越南仗着苏联的势力想要称霸中南半岛,从而对中国开启了将近十年的军事骚扰。
而老山战役,又被称作“越南上甘岭战役”,其中最重要的阵地,便是中越必争的“绞肉机”211高地。
211高地地势险要,上至可以俯瞰整个老山的大部分地区,但复杂的地势也使我军的战略布局出错,导致越军在我军占领的一个半月内发起难以计数的反扑与偷袭。
况且211高地是我军与越军交战最近、最多的阵地,素有“绞肉机”之称。
经过上级首领们的斟酌,139师417团的5连接到了这次严峻的换防任务,听到要去驻守211高地,众人也是倒吸一口凉气。
但此时,有一个人坚定地站出队伍,高喊:“坚决服从命令!我志愿前往一号哨岗!”
这个毫不畏惧的战士就是来自甘肃庆阳的邢志强,身边的战友们见状也纷纷报名,整个连队士气高昂,斗志满满。
经过组织的层层考核后,邢志强凭借优秀的成绩如愿以偿地成了“老山第一兵”。
在队伍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军长敬给他一杯又一杯茅台酒,为他壮胆饯行。
师长更是泪眼婆娑,摘下了自己编号00001的战斗勋章,佩戴在邢志强胸前,坚定地说道:
“我的生命将与你共存。”
在场的每个人无不热泪盈眶,邢志强与同行队友喊完口号后,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散。
军长钱树根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大声地叮嘱道:
“誓与阵地共存亡,生留给自己,亡留给敌人!”
战事刻不容缓,邢志强带领两名战士小心翼翼地来到1号哨位,看到这里的情形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原来就在我军忙于换防任务时,越军趁机偷袭,早早炸毁了这个离越军近则几十米的哨位。
现在的1号哨位,都逊于当年镇压着孙悟空的那个石头缝,三个人钻进去就像是沙丁鱼罐头一样,甚至连翻身都做不到。
1986年4月28日,一小支越军队伍在深夜鱼贯而出突袭211高地。
霎时间,黑夜的幕布被那一道道炮火划破,顿时火光冲天,邢志强三人坚守阵地,在后方支援及时支援下,成功击退了敌军。
但战友白世寿和潘九田一个重伤昏迷、一个被炸断了右腿,邢志强的右眼也被炮弹炸伤,头部血流不止,军长派人将他们接回后方治疗,邢志强却忍痛坚守在哨位不愿离开。
“现在只有我最熟悉这哨位了,如果我离开后敌方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邢志强给自己进行简单包扎过后,手持步枪坚守在1号哨位,随后的两个多月里,他独自一人蜷缩在满是鼠蛇蚁虫和病菌的洞里与敌人不断周旋。
为了及时察觉敌军的情况,邢志强把步枪绑在肩膀上、电台顶在头上,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就马上进入戒备状态。
1986年6月15日,是邢志强的生日。
那天下午,139师师长给邢志强打来慰问电话,那个五大三粗、不苟言笑的领导为他唱了首歌: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到了晚上,5连连长也冒着随时被敌人发现和上级处罚的风险,怀里裹着一只热腾腾的烧鸡与茅台酒,上山为邢志强过生日。
“保家卫国,我无怨无悔。”邢志强只有这一个信念。
尽管猫耳洞恶劣的条件让他的身体千疮百孔、疼痛难忍,他依旧不屈不挠地坚持在前线,歼敌无数,击退了越军数十次偷袭行动。
上级打来无数通电话劝邢志强换防,及时到后方去治疗,甚至可以保送军校当军官,过上平稳的好日子。
但是邢志强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我不会离开这里,放弃我的战友,誓与1号哨位共存亡。”
就这样,邢志强在211高地的1号哨位上驻防了整整四个月。
当邢志强身负重伤守住了1号哨位,终于舍得从前线退到后方,他浑身是血昏迷在担架上,所有人泪流满面,邢志强真的做到了与阵地共存亡!
正是因为这位“火眼金睛”的苦苦坚守,能够及时观察与反馈敌方军情,在老山战役中,我军无一连队遭受重大损失。
直到1989年,老山战役宣告结束,邢志强被授予一等功,闻名全军的“1号哨王”之后便来到陕西某一电信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国企职工。
多年后,战争的后遗症时刻折磨着邢志强,他说:“哪怕现在那个1号哨位上铺满金条,堆满了一百万,我也不愿意再踏入一步。”
邢志强的思绪飘回到了那段艰苦的日子。
老山战区气候湿热,山上到处都是大小、深浅不一的溶洞,是我军利用猫耳洞作战的前提条件。
而猫耳洞,顾名思义,就像是猫的耳朵,是一种常见的战地掩蔽物,是战争前线的先辈们为应对敌军扫射和炮轰建造而来。
在猫耳洞里,晴天时热浪滚滚,如此湿热的环境里战士们只能光着身子,在狭小逼仄的洞里呼吸困难,还经常有蛇鼠蚊虫的啃咬。
“猫耳洞的老鼠很精,只要看见老鼠从洞外跑回洞内,就是越军来了。”
再者说,下雨天更是难熬,战士们一半的身子泡在洞里的污水中,战士们拼命把电台举过头顶,只为保住至关重要的传讯工具。
为了更好地隐蔽,防止越军特工发现,战士们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在一个洞里解决,高温天气下更容易滋生病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战士们纷纷得了“烂裆病”。
“如果金钱能换来战友的生命和健康,我愿意倾家荡产。”邢志强提起患病的战友时,忍不住抹了把眼泪。
“烂裆”病一开始会出现小面积溃烂,为了缓解瘙痒,得一直将两腿一直岔开,战士们用不干净的手去抓挠,伤口就会越来越严重,烂皮会粘着衣物一起撕下来,渗出带血的脓水。
尽管有浸了药液的湿巾,但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当病发作时,痛痒难耐,战士们经常拿灼烧的烟头去烫伤口止痒。
越南特工往往神出鬼没,经常趁恶劣天气偷袭在猫耳洞的战士,一旦发现猫耳洞就会趁机扔手雷或开枪扫射,战士们时刻聚精会神地盯着洞口。
更为龌龊的是,越军经常用越南女人和孩子来当挡箭牌,毫无人性可言。
在前线的战地女军医们,得知猫耳洞战士们的处境后,主动要求前往为他们医治。
从前线医院到猫耳洞,有一处叫“生死线”的地段,那里埋着难以数计的地雷,甚至是越南特工自己都会踩到。
进行了多重考虑,领导驳回了女军医们去往前线的请求,“那里条件更为艰苦,对女同志更是考验。”
女军医王晓华坚定地说:
“我身为军医,先是军人,再是医生。军人就不怕牺牲,不怕艰苦。我们上去一个医生就能治好许多战士,他们越是带病坚持,我们越是心里不安啊!”
就这样,王晓华带着自己的军医姊妹队,背着一堆药箱上了老山。
瞧着心心念念的女军医们来了,这些在战场奋勇厮杀的战士们反倒扭捏起来。
王晓华看着战士们难为情的样子,和姐妹们面面相觑,随后温柔笑道:“医生面前无男女,把我们当成亲的大姐就行。”
王晓华她们不顾个人安危,昼夜奔波在好几个猫耳洞里,随时观察战士们的病情,“好大姐”们的爱也送到了每位战士心中。
有位战士曾在寄出的家书中写道:“我誓死保卫家园,苦我一人,幸福万家。”
许多战士高喊“丹心献祖国,碧血写青史”,以血肉之躯滚雷场,为战友开辟一条安全前往的通道。
有的腹部炸伤,有的双眼被炸,仍然匍匐着前进,竭尽全力扫出生命中的最后一颗雷。
而刚入伍不到一年的女军医浦秀娟来到老山,做的第一场手术就是救治一名被炸断双腿的战士。
浦秀娟望着那名战士断裂的腿骨,好像被人扼住了呼吸,她生怕自己的动作会再次弄疼伤者。
仿佛看出了她的紧张,那名战士勉强挤出笑容,故作轻松地安慰道:“没事,姐,我不疼,你放心动就好了,我不疼。”
听到此话,浦秀娟鼻头一酸,连忙擦去眼里的泪,马上进入手术状态,她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手术也是十分顺利地结束。
“我一想起那些战斗在前线奋勇杀敌的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为我们扛下炮火与子弹,我便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治疗好我们的民族英雄!”
此后她进行了大大小小将近60次的手术,毫无失误,被誉为老山战区的“手术天使”。
也正是军医们在后方不停地奔波,时刻关注着伤员们的病情,战士们才毫无畏惧地奔赴前线,保家卫国。
这些在战士们身后默默奉献的军医们,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们!
“老山第一兵”邢志强从战场退下来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响应国家裁军政策,退役到国企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员工。
他坚守阵地117天,因政策原因离开他所热爱的军旅,退隐后也不曾提及此事,何尝不是躬体力行地传承了“老山精神”?
老山精神应该与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脉脉相承。
对此,让我们对以上英雄致敬,敬礼!
-END-
【文|糕糕】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