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书香世家(此物宜尝寒素家)

说起明代苏州画家群体“吴门画派”,人们都知道唐伯虎。而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唐伯虎的老前辈沈周,则显得有些低调。他出身苏州书香世家,学识渊博,毕生不入仕途,为孝敬母亲也不远游,画作尽显幽闲意趣,笔下既有山水,也有果蔬。

在沈周的《蔬菜图》中,描绘了一株抽薹开花的白菜,和宋、元同类写生画作的细致写实画法不同,沈周笔下的白菜未施彩色,以不同浓淡的墨色绘出了菜叶、花、杂草各自的色泽和质感,叶片的脉络、花蕾和开败的花朵都刻画得细致入微,给人以简洁灵动的观感。沈周在画上题诗:“南圃昨夜雨,肥胜大官羊。党氏销金帐,何曾得一尝。”虽然是在赞美雨后白菜的美味,但“大官”和“党氏”是什么意思?

“大官”通“太官”,太官令是负责御膳的官职,宋代朝廷多食羊肉,所以“大(太)官羊”在当时的诗中就成了宫廷御膳房的代表性菜肴。“党氏销金帐”则是北宋典故,宋太祖赵匡胤麾下有一员猛将党进,后来官至太尉,家中吃穿用度极其奢华,根据《通鉴长编》记载,党太尉家的姬妾如此描述下雪天时的场景:“不过是在销金帐下浅斟低唱,喝羊羔儿酒罢了。”沈周用了这两个典故,表明了自甘清贫的态度,任你皇家之贵、高官之奢,也不如白菜的天然清新之味。

古人吃白菜和我们今天类似,凉拌、炖汤、腌渍皆宜。在宋代词人朱敦儒的笔下,白菜的美味让人垂涎欲滴:“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薤。肥葱细点,香油慢煼,汤饼如丝。”现在复原一下就是加了葱花和香油的酸菜丝热汤面。

仔细观察画中的白菜,会发现它和我们现在常吃的白菜长得有点不一样,虽然叶片也是竖着的,但瘦小很多,也不像大白菜那样紧紧地包在一起。我们现在吃到的白菜叶片的紧抱状态,园艺学里叫做“结球”,是经过了世世代代培育和演化的结果,学者认为,可能是同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芜菁和原始白菜杂交演化而来。

物美价廉的白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活跃已久,早在汉末已经有了关于早期白菜的记载,当时叫“菘”。南朝文学家周颙认为最好吃的蔬菜是“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北宋时的《图经本草》里画的“菘”还是叶片散开、平铺状态,有点像蒲公英,到了元代,《饮膳正要》画的白菜叶已经是向上拢的造型,和沈周画的白菜很接近了。清代人们才培育出结球大白菜,但从《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载来看,当时种的大白菜很多也包不了心,只能便宜卖,被称为“穷汉菜”。随着白菜在大江南北的广泛种植,它渐渐成为“百菜之王”,一度是冬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