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南方深读|山海阳西)

日前,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在阳江举行,以“科技创新和绿能产业发展”为年度主题,以“立足阳江、协同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定位,旨在搭建前沿科学学术交流和产学研融合平台,推动绿能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绿色低碳是阳江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阳江深入贯彻“双碳”战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全市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之一,地处南海之滨的阳西县“绿”潮澎湃。

近年来,阳西高站位布局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围绕打造重要绿色能源基地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独特优势筑巢引凤,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着力写好“绿”潮精彩文章。

阳西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有730万千瓦,目前积极争取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项目余下的700万千瓦更多落户阳西,积极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样板,让澎湃的“绿”潮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向海发展工业立县

绿能产业加力提速

阳西作为重要的能源大县、新能源基地,拥有海岸线174.23公里,海域面积5668平方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该县努力打造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沿海重要的海上风电生产基地,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2017年11月19日,随着三峡新能源沙扒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阳西拉开了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序幕。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是阳西六大产业集群之一。

阳西地理位置优越,在夏季台风和冬季季风气候的作用下,海上风能开发潜力巨大,海上风电规模开发的场地条件更为成熟、效益可观。此外,阳西海域海缆路由布置区域的保护区、岛礁较少,为海上风电设备的海缆敷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目前,全县已核准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730万千瓦,包含近海浅水区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230万千瓦和近海深水区阳江青洲海上风电场500万千瓦,共规划有805台风机,涉海面积达1168平方公里,总投资1403亿元。

截至2023年底,阳西共有4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已并网投产。全容量上网后,预计年发电量达到247亿千瓦时,年产值约138亿元,创造年税收约17亿元,每年可节约900万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245万吨。

其中,以广东粤电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阳江青洲一、二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为例,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36亿千瓦时,节省标煤消耗约1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8万吨,为推动阳西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阳西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统筹“一区五园”开发建设,重点打造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等龙头产业。其中,能源产业总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已投产项目2024年前三季度产值86.65亿元;三峡青洲六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全面动工,青洲五、七200万千瓦项目加速推进。

阳西高站位布局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在政策优势方面,阳西提出“向海发展、工业立县”的发展思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并与国内大型风电企业构建了紧密协作关系,海上风电项目审批流程效率高,有利于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建设。

绿色储能项目“筑巢”

光伏发电入村富农惠民

阳西有着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在不断掀起海上风电项目投产并网热潮的同时,进一步延长绿色能源产业链,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绿色储能电站是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储能产业研发创新的重点领域。作为广东省能源大县和新能源基地,阳西在绿色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方面着力下好“先手棋”,使海上风电产业从海面向陆地不断延伸。

据了解,总投资约10亿元的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300兆瓦海上风电场(一期)30兆瓦/30兆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已建成投产。该项目于2023年6月开工,2023年12月3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目前运行效果良好。该项目对电网调峰调频起到协助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储能项目之所以选择落户阳西,得益于阳西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绿色能源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十四五”期间,阳西加快构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打造千亿级海上风电生产基地,积极主动融入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项目建设,并成为其重要的承载地。

除了海上风电项目之外,阳西还将“绿”潮延伸到光伏发电领域,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广东粤电阳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元岭光伏发电站,5500多亩的山丘上安装了39万多张光伏板,每块光伏板都16度斜角面对正南方向,以最大化吸收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该电站是粤西片区交易绿色电力最大的发电站,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同时,该电站在光伏场区内采取上方发电、下方种植农作物的方式,推动土地资源与光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程村镇莲湖村,由广东电网公司阳西供电局捐赠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是阳西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有力举措之一,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该项目共安装58千瓦的光伏发电板,每年发电量可达7万千瓦时。

莲湖村村委会利用光伏发电所得收入,持续开展保障性防返贫、互助教育基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建设等工作,多方位提高莲湖村群众的生活品质。

今年以来,阳西在做强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方面,力促粤电、明阳150万千瓦海上风电上半年全容量并网,推动三峡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项目和阳西电厂7、8号机组加快建设,力促独立储能项目尽快动工,积极参与阳江三山岛7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竞配,着力引进新型储能、风电运维等上下游项目,建设千亿千瓦级海上风电生产基地。

建设“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

“明渔一号”收鱼8万余斤

阳西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产业集聚效应。通过建设“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阳西积极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新样板,大力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2023年8月,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建成了全球首台“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养殖装备,首次实现了“深远海风渔融合规模化养殖+鱼种混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明渔一号”采用风渔深度融合设计,配置智能化渔业养殖系统,实现智能投喂、智能监控监测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深远海渔业养殖用电难、看护难、风浪大、成本高等难题,可大幅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明显提升项目整体效益。

据了解,“明渔一号”第二季养殖于今年6月22日投苗,10月7日收鱼,第二季规模化养殖成功收鱼8万多斤,收鱼平均体重约1斤1两左右。同2023年相比,今年的养殖体量增长了10倍,除了金鲳鱼外,还增加了金头鲷、黑鲷、白花鱼、紫红笛鲷等多种鱼种。

在长达100多天的养殖周期中,“明渔一号”经历了超强台风“摩羯”的正面侵袭,不但成功抵御住了台风侵袭,鱼苗成活率还达到80%以上。

“明渔一号”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台风因素,对网箱和网衣系统进行加强,最高可抵御17级的超强台风。台风过境后,网箱主体结构和网衣经受住了考验,设备运作正常。

在离岸近70公里的远海海域上,“明渔一号”实现了从探索试验到规模化发展的重大跨越,验证了风渔融合模式的可持续性和规模化生产可行性,为风渔融合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阳西抢抓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机遇,抓住“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

在近岸推进海水种苗,打造全国最大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在深海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深远海养殖,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完善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在陆上推进预制菜等食品加工业加速发展,引进更多食品龙头企业,力争建成调味品产能达400万吨的调味品产业集群。

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创新融合的同时,阳西大力发展海洋深水网箱养殖产业,产值超过20亿元,打造出绿色能源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跨界融合发展的鲜活案例。

借助绿色食品产业园、海洋牧场、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阳西发展程村蚝、金枪鱼等农(渔)产品加工和预制菜产业,形成从陆地、海洋到餐桌的“海水种苗、海洋牧场、预制菜、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打造“粤海粮仓+蓝色能源”样板。

一线实践

海上“大风车”翩翩起舞,奏响绿能华丽乐章

在阳西沙扒海域,数百台风力发电机如巨人般矗立,巨大的桨叶在海风的吹拂下悠然转动。夕阳西下,这些海上“大风车”的红色信号灯不断闪烁,远远望去,宛若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夜幕下的海面上,奏响绿能华丽乐章。

在位于沙扒镇附近海域的粤电尚洋湾海风场,这里共布置47台风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220千伏海上升压站、陆上控制中心。风场总装机容量300兆瓦,风机通过叶片转动,吸收空气动能,将动能转换成电能。每一台风机下面都有集电线,然后通过集电海缆把电能汇集到升压站。

据了解,尚洋湾海风场的46台风机采用6.45兆瓦的风电机组发电,每转一圈可以发电10千瓦时左右,风机发电效率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发出的电能汇聚到升压站后,主变压器将电压升到220千伏,才能达到陆上输送标准。

升压站安装多个智能化的监控设备和预警设备,在岸上的集控中心也可以远程了解设备情况。平常升压站无人值守,工作人员通过巡检机器人实时监控配电室运行情况。

阳西海岸线资源优势明显,海上风电产业的陆上资源基础也很扎实,绿色能源产业园可有效满足海上风电集控中心建设需求,从而实现“海陆并进”。

南方+记者 赫鹏翀

【作者】 赫鹏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