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街(潮州牌坊街摄影作者林尧之)

  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

牌坊街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骑楼,矗立的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格的骑楼互为映衬,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侨乡风貌。

牌坊街骑楼的店铺主要围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等,以及潮式美食: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等。在潮州,去一趟牌坊街,就可以了解到潮州古城的前世今生。

牌坊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据黄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

据史籍记载,史上潮州曾有牌坊143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其余60座散在金山、韩山、广济桥、乡镇等处,因此人们把潮州喻为“牌坊城”。

据史籍记载,太平路39座石牌坊,明代建的有34座,清代建的有5座。最早的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为御史许洪宥建的“柱史”坊。最迟的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为直隶总督郑大进建的“圣朝使相”坊。“宫保尚书坊”和“六贤坊”为木结构,“世旌节孝坊”和倒塌后重建的“秋台坊”为砖砌,其余均为石结构。

太平路,因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二柱一门、规模较大、风格独特、气势非凡、且鳞次栉比,故被誉为“牌坊街”。

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对城乡节义、功德、科第成就突出者,进行‘嘉德懿行’,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这些牌坊或表彰科举状元,或赞扬忠孝节义,或标示具府学宫……不一而足。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地,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两代,在潮州城建了众多牌坊。

这些牌坊的匾额或柱梁,多有题字、记述或诗文,不仅是重要的地方史料,而且多出自名家之手,楷行隶篆,满目琳琅,既是石雕艺术的荟萃,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

1951年,潮州牌坊街牌坊尚存19座,因阻碍交通、废坠伤人而被悉数拆除。

2006年,潮州市启动牌坊街修复工程 ,修复了古牌坊22座 ,整修了沿街历史建筑,实施了沿街古井保护等。

2022年1月10日,国家文旅部网站公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潮州市湘桥区牌坊街入选其中。

较重要的一些牌坊是;

1、昌黎旧治坊

坊文题额是“岭海名邦”。乾隆《潮州府·坊表》载:昌黎旧治坊,在府巷,为府治建。

《潮州街道掌故》:潮州位于五岭之东,大海之滨,山明水秀,物产丰饶,民风纯厚,人才辈出,自晋唐乃粤东政治中心。尤其自韩愈受贬来潮,在潮虽只八个月,而祭鳄为民除害,振兴民教,使潮州风化日开,以至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潮州人得以文化之教为荣,故于明嘉靖十七年,建坊以缅怀文公。

2、 忠节坊

古朴端庄,但年久失修,逊于昌黎旧治坊。

乾隆《潮州府志·卷八·坊表》:忠节坊,在金山巷口,为宋殉节马发建。

据《潮州二千年》:宋景炎二年(1277年),发生宋元争夺潮州的故事。宋帝任命马发为潮州知军州事,加安抚使。隔年,元军再次攻打潮州,马发指挥,防守甚严。元兵日夜急攻,难以攻下。元将索多以金钱爵位鼓动士兵,元兵士气大振。同时,城内南门巡检黄虎子与元兵私通,打开城门,元兵蜂拥而入,无可抵挡。马发与其妻双双自尽。

3、状元坊

状元坊第一层承载全亭上部的坊梁是整条的,寓“国家栋梁”之意。状元坊是为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建。

林大钦,字敬夫,海阳东莆都(今潮安金石)人,自号东莆子,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状元及第,依例听选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

林大钦是潮州唯一状元,才智过人。其原名大茂,启蒙老师叶臻为试其机敏,曾出对:“竹架满园,岂能成林大茂?”林知是说竹子难为栋梁材,便以先开花后才生叶的寒梅回对:“梅花魁首,何曾从叶先生。”叶臻知其有大志,又作一很大难度的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哪知林立即回对:“白水是泉夕夕多。”叶臻赞赏其才华,便把大茂改为大钦,有钦佩之意。后来,林大钦洋洋4500 余言的《廷试策》有胆有识,撼动朝野。

4、圣朝使相坊

圣朝使相坊,是为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的。

额镌“覃恩三锡”。“圣朝”,是封建时代尊称本朝的意思;“使相”是称呼兼大学士的总督。“覃恩”是旧时帝王对臣民的封赏(或赦免);“三锡”即“三赐”,说的是郑大进自其曾祖得赠三代大夫。

郑大进,字誉捷,号谦基,又号退谷。揭阳梅岗都山村(今揭东玉滘镇)人。出身书香人家,有神童之誉。清乾隆元年(1736年)登进士。官至直隶总督。授太子少傅衔。更难得的是他官阶不小,却胸怀开阔,宽容博爱:“两度修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四句至今为人所尊崇。

5、理学儒宗坊

理学儒宗坊,也叫”四狮亭”,是为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澄海苏湾都人。他的一生以清节知名,在治政和治学上都很出色,有“岭海士大夫仪表”的美称。明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历任江西万年知事,北京礼部制司主事,湖广秋闱主考,尚宝司司丞(专掌皇帝宝玺、符牌、印章),又升任吏部选司员外郎,代行郎中之职,

北额“理学儒宗”指他的学术成就。南额“铨曹冰鉴”的“铨”指选拔,“曹”为官吏,“冰”指清白,“鉴”如明镜。这里指唐伯元迁吏部员外郎,考功文选郎中,明帝整顿铨政,他能悉心整剔,使铨政肃清。故誉之为“铨曹冰鉴”。

6、柱史坊

柱史坊是为明御史许洪宥建。

许洪宥,字舜仁,海阳(即潮安)人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人,任广西临桂县教谕,以学行优秀,征为御史,敢直言。御史是谏(提意见)官,秦汉设御史府,东汉称为“柱台”以示重要,故也称御史为“柱史”。

柱史坊右额镌“明监察御史许洪宥”;左额镌“钦命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金 ;下坊梁镌“明正德丁丑(1517年)夏”。

7、三世尚书坊

三世尚书坊,是为赠太常卿林瓒,子林乔惯及孙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熙春建。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海阳龙溪(今潮安庵埠)宝陇村人。明万历十年(1582年)中进士。在京任职期间,河北玉田县发生兵变,林熙春不顾个人安危,进城向判军宣扬朝廷威德,陈说利害,终于使其归顺朝廷。在任大理寺时,能革除私弊,树立廉洁之风,订“约官”、“约民”十六项。他勇向皇帝进谏,如止东封(泰山),减织造,停采珠,回青贡(进贡猎鹰)等皆于国体有关。

后因太监魏忠贤当权,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遂辞官回乡。回潮后又不遗余力,为老百姓办了许许多多有益的事情。

林熙春终年80岁,皇帝追念他的功绩 ,追赠其父,祖父为尚书封号,合林熙春为“三世尚书”并立牌坊表彰。

坊南额镌有“四朝大老”,那是因林熙春辅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四朝皇帝,故为“四朝”,“大老”是对他资深望重的尊称。坊额八字均尺半见方,遒逸绝伦,含苏轼、黄庭坚、米芾之能,为全城额坊字最佳,相传为吴殿邦所书。

……

  圣朝使相 覃恩三锡坊

为清进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

  三世尚书 四朝大老坊

为明户部侍郎尚书林熙春建。

  理学儒宗 铨曹冰鉴坊

为明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玉署仙班 木天人瑞坊

为清乾隆进士,赐翰林院侍读刘起振建。

  榜眼 秋台坊

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廷试第二名,礼部尚书王大宝建。他是宋代岭南唯一榜眼。

  赐锦重光 貤封垒被坊

为清雍正甲辰(1724年)科进士,河南巩县知县邱轩昂建。

  吴楚重镇 四世大夫坊

为清乾隆壬戊(1742年)科武进士林炳星建。

  節镇三省 诰敕重封坊

为明贵州按察副使陈志颐建

  大理司平 两浙都运坊

为明大理寺评事郑崇建。

  潮州一隅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