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饭店(新中国第一座花园饭店)

对老底子的上海人来讲,时至今日仍然习惯性地将江川路街道及周边的区域称作“老闵行”,而提到“老闵行”,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一号路”。

20世纪60年代上海出产的笔记本里,有上海十大著名景观的插页,像外滩、南京路、国际饭店之类,其中一页就是当时刚刚建成的闵行一条街。许多家住市区的上海人就是通过这本笔记本和当时铺天盖地的新闻知道闵行“一号路”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号路”商业、生活配套齐全,是老闵行最繁华的地方

说起“一号路”的由来,不得不提起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急需从一个农业大国跨入工业强国,因此,大力投入重工业建设。1958年,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落户闵行,而闵行,也因此成了新中国第一座卫星城。

78天建成一条街的壮举

随着“四大金刚”的陆续投产,十几万工人汇集到老闵行,而当时的老闵行只是个上海远郊的小镇,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工人的生活需求。据时任上海电机厂运输科驾驶员的杨金清说,当时他负责接送厂里的工人往返市区与闵行。厂里用装货的卡车,顶上装一个简易的顶棚,工人们密密麻麻地挤在卡车上,一路颠簸着回到市区。“由于那时候的路都是石子路,卡车开过扬起灰尘,一路开到上海,车上的工人们都是满头的白灰,都变成了白毛男、白毛女。”杨金清回忆起那段时光依然记忆犹新。

为了解决在闵行工作的这十多万工人的居住和生活所需,闵行“一号路”的蓝图渐渐酝酿了起来。时至今日,提起当年78天建成“闵行一条街”的壮举,参与建设的设计人员之一朱菊生老人难掩激动之情。“当时接到这个任务,说要在闵行建设一条路,而且时间非常紧急。学校就立刻把我们建筑院的大学生们集合到一起,让我们回家收拾些衣物,当天下午就安排了卡车把我们送到了闵行。”朱菊生老人早已年过古稀,如今两眼看不清东西,但回忆起那段光辉岁月,还是激情澎湃。“我们一群大学生集合在一所幼儿园里开会,当天晚上就各自画图纸,每人负责一部分建筑,大家都干劲十足地画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一早再把设计稿连起来,整体看效果。大家都是年轻人,有很多创新的点子。比如阳台上用花式的栏杆,既通风又美观。”

在众多建设者夜以继日合力建设下,闵行一条街建成了。作为上海为国庆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大礼,这条街创下了许多个“第一”,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城市建设速度为当时世界最快;是新中国首个“街中有坊,坊中有街”的卫星城;是当时最舒适漂亮的上海工人住宅新村;“一号路”是上海那时最宽阔平坦的林荫大道;拥有通向市区的第一条6车道以上的高等级公路;成为当时上海绿化率最高的地区,有一条中国唯一的以行道香樟树命名的“中华香樟街”。

王咏梅老人也是当年闵行一条街的设计者之一,在他眼里,当时建设闵行一条街的宗旨相当明确,那就是经济、实用,兼具美观。在建设闵行一条街之前,上海已经建成了曹杨新村等工人新村,但那时并没有考虑到居民的生活需求,以致居民刚搬到那里时,买菜、购物都成了难题。而闵行一条街建设之初,就将配套设施的建设考虑了进来。“饭店、百货公司是和这条街一起建成的,之后又根据需要逐步扩充。在‘一号路’的路口,有百货商店、妇女用品商店、老正兴饭店和闵行饭店。”王咏梅回忆说。

王咏梅所说的闵行饭店,在当时的闵行甚至上海,都称得上声名显赫。本文开头提到的“上海牌”笔记本上的闵行一条街的照片,就是以闵行饭店作为背景拍摄的。

凭介绍信才能入住的饭店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座花园饭店,闵行饭店1959年7月3日破土动工,并于国庆十周年当天正式对外营业。饭店的七楼,是放眼闵行卫星城的最好瞭望台。当年,要看闵行全景,这里是最佳位置,不仅可以俯瞰闵行一条街,把这座工业新城尽收眼底,甚至还可以远眺吴泾化工区。

闵行饭店七楼,曾是放眼闵行卫星城的最好瞭望台

闵行饭店开业后接待的第一批客人,就是各国驻上海领事馆人员及家属,政府请他们来见证只用了78天就建成的闵行一条街。他们参观了这条长街后,无不竖起大拇指,深感赞佩。刘少奇、朱德、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都曾下榻光临过闵行饭店。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