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酒店(海曲岁月寻访海曲中路日照金谷粮油酒店和海城宾馆那些往事)

从日照路到正阳路,在海曲中路上,当年曾分布活跃着一些高档的酒店旅馆招待所,历史最悠久的当属县政府招待所。

其次便是曾位于海曲中路10号的日照金谷粮油大酒店,位于海曲中路12号的海城宾馆,位于海曲中路7号的武装部招待所,位于海曲中路11号的日照市黄海劳动服务公司招待所,位于海曲中路6号的鲁银实业集团日照公司,位于海曲中路7号的日照市国泰物资开发中心。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除了市招待所,这些都是市区繁华地段很有代表性的餐饮金融服务企业。

金谷粮油大酒店是在原日照县第一招待所楼房基础上重新装修营业的。

县招待所一号楼,位于海曲中路南侧,建于1968年,混合结构,楼的中间三层、两头二层,建筑面积650平方米。

这是日照县建筑合作社,自行设计施工,在没有吊装机械的情况下建造的。它是建国后全县第一座混合结构的楼房。

这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中期本地人曾口口相传的“西楼”。

日照市金谷粮油集团初创于1989年8月1日,1996年5月升为中二型企业,包括原市粮油供应总公司、惠安物业公司、日东食品有限公司、中粮花生制品厂、海曲西路粮店等单位,公司曾位于日照南路74号,企业负责人孙树枝。这家酒店即是该集团下属企业。

海曲中路海城宾馆是在原县水利局办公楼基础上改建的,也位于海曲中路南侧,与日照金谷粮油大酒店东西相邻,1975年建,这是当时县直机关第一座混合结构办公楼。

楼高4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花岗岩石构筑,坚固淳朴,装饰简易。

后调换给日照镇八村,即今日照街道正阳路居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也都变了主人,只有这些破旧的建筑,还让熟知它的人想起它的荣光。

站在大雪节气的海曲中路街头,邑君仿佛听见四十多年前占据招待所楼上头戴柳条帽手拿钢筋闹派性人们狂热的打斗声,仿佛看见三十年前多次夜查海城宾馆的同事身影,想起二十多年前那起令人震惊痛心的绑架案。仿佛看到了武装部招待所附近应征新兵亲属焦急忙乱的身影。

说到招待所,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属于机关单位内部的宾馆,所谓楼堂馆所。

其实,中国开办招待所的真正第一人是中国近代银行家、旅游业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摩根”的陈光甫。

1923年8月1日,陈创立了中国人第一家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即上海银行旅行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改名“中国旅行社”,并向国家交通部申请注册,1928年1月拿到了第一号旅行业执照。

起初,业务较为简单,多以客运为主,先是代售国内外火车及轮船票,待中国航空公司成立后,再代售飞机票,后来逐渐开展旅游服务。

由于一般国民的经济条件有限,住不起高档宾馆,影响出游意愿。

陈光甫于是决定建一种叫作“招待所”的住所,即自建宾馆,满足普通客人的需求。这就是招待所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