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锡均
万泉河是一条绿色之河,以自然生态之美而闻名。万泉河享有阳光、雨量充足之得天独厚条件,沿岸植被丰富,被绿色所覆盖。上游河段,河床狭窄,两岸峰连壁立,尽是蓊翳苍茫的原始森林。中下游河段,河面渐次开阔,两岸平展,椰树、槟榔、海棠、苦楝、母生、古榕以及叫不出名的高大乔木,成行成排耸立,还有万千竹篁相拥成笼,更有万绿丛中怒放红花的木棉,构成南国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万泉河两岸丰茂的丛林,以其浓重的绿色,把清凌凌的河水,也染成了绿色。可以说,绿是万泉河的生命原色。而万泉河从五指山蜿蜒而下,穿崖削壁,过岭跌谷,一路走来,沿途留下不少急流、险滩、深湾、峻岭、飞瀑、岛屿、沙滩、石沟等自然生态奇观。
万泉河。蒙钟德 摄
◎石片沟奇石
在万泉河上游,在名叫烟参至乘坡五六十里的河谷中,险滩竟达五十多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在牛喉滩峡谷中建成一座巨型大坝,将万泉河拦腰截断,水位暴涨,把上游数十公里河道区域,变成一个浩瀚的大湖。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再是那种“急流如泻,猛浪狂奔,声如狮吼”的峡谷河道景观,而是“水绕山转,浪拍山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大湖画卷。这就是现在已开发为旅游胜景的牛路岭水电站“万泉湖”。
在万泉湖之西北,有一条流水潺潺流入万泉湖的河沟,叫石片沟。沟因石而名,沟中全是石头,可以说是万泉河石的总汇,是石的博物馆。什么形态的石都有,其石之奇,石之怪,让你观之,迷醉得神魂颠倒。这一沟石头,随势赋形,各取姿态,或竖或卧,或歪着躺,或斜着插,有的突怒偃蹇,有的岿然相拥相叠,有的从沟岸破土而出,伸展成巨幅的石壁,凹潜于沟底又裸凸于水面。沟中的石,多为赤褐色,也有铁乌色和灰白色。其石大小不一,姿态各异。沟中有一堆堆一摊摊的鹅卵石。这鹅卵石,浑圆滑润,无缝无穴,无棱无角,一色的朗黄,明丽得令人叫绝。
这一沟的石头,看似乱得一塌糊涂,却隐含着一种自然律动节奏之和谐。沟水在这种错乱排列的石块中,左奔右突,激越飞蹿,跳跃冲撞,水花飞溅,便有不绝如缕的“咧咧”水声,如琴弦韵律。石本无言,但这一沟石头,却在山沟中创造出一个神秘而充满生机的浩浩然野性之奇观。据说这沟中的石头,是由于山体滑坡,从沟顶白马岭上(一半在琼中,一半在琼海)滚落下来,从而成为一条石沟。
◎合口咀奇观
“合口咀”,也称“合口嘴”,它位于万泉河中上游琼海境石壁墟之上七公里处。它是万泉河两源两水流到此处合流而遽然创造出独特的自然奇观。据资料记载,海南岛的地势,由五指山、黎母山脉依次由西向东延伸递降。万泉河上游,南北两水,从五指山、黎母山分流向东而下。
由于海南地势西高东低走向,两水在上游群峰山谷中弯弯转转,渐而走近。南流流出烟园,便进入旧乐会县境,俗叫“乐会水”,然后下毛榴、毛野园,加朗田、粉车、山荫口等,最后在坡寮河段,同北流合汇。而北流则在船埠进入旧定安县境,俗叫“定安水”。该水从船埠下双滩、峻口、劳牛沟、龙界滩,最后在长力河段,同对面坡寮河段的南流合汇。当地村民说,南北两水,在烟园与船埠之间,尚隔十余公里,当南流下至山荫口,北流下至龙界滩之处,两流已走得很近,仅隔二三百米,两水中间夹着凸起一个高约一米宽约二三百米长满水柳等灌木丛林的沙堆(也叫沙洲)。这个沙堆向下延伸约一公里,便戛然而止,收缩成一个呈U形半圆形的沙堆堆头。两条溪流就在这个不再延伸的沙堆前合流,融汇为一。这就是闻名的“合口咀”。
南北两流合汇之处,在两流共享的天晴日和自然条件下,两流合汇之水,是静态的,是融融泄泄的流态。然而,在气候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便呈现一种独特自然生态奇观。奇观之一,两流相撞相搏,击浪排空。每当南北两流上游流域,连日暴雨,两水一同暴涨。浑黄的“山捋水”,势如奔马,从暴涨扩大了的河道奔涌而下,直冲“合口咀”,便形成两股激流相冲、相撞、相搏、相击的气势,击起一股股升空的水柱,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那溅起的浪花,从半空跌落下来,又化成咆哮的水流,翻滚着旋转着,前冲后撞地向下流而去。这种场面,撼人心魄,蔚为壮观。奇观之二,两条溪流,时而出现一涌一静、一浊一清、一黄一蓝的奇特景观。
万泉河两流上游山区流域,时有风云变幻,时有南流上空黑云密布,暴雨倾盆,而北流上空却阳光灿烂,一片蓝天。时而又北流上空黑云密布,暴雨倾盆,南流上空又阳光灿烂,一片蓝天。这种两水一边雨一边晴,一边涌一边静,一边浑一边清,一边黄一边蓝的流态,组成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令人叹为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