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樵山(南海融言特别版 西樵山文化)

视频加载中...

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

走遍西樵山,我发现,这不仅仅只是一座山。

5000多万年前,彼时珠江三角洲还是一片汪洋,多次海底火山喷发形成西樵山,奔流入海的江河与西樵山相遇,泥沙不断堆积,成为珠江三角洲,也就是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的地理基础之一。

4万年前,西樵山有了人类活动,这是广佛地区最早的人类遗存。先民利用霏细岩、凝灰岩、粗面岩石料,制作出石锤、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生产工具。

时间来到约6000年前,西樵山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两大石器制造厂之一,双肩石器传遍了珠江流域,远渡东南亚。西樵山成为当之无愧“珠江文明的灯塔”。

在南海西樵山,我们看见了最初的湾区!

西樵山脚下的桑园围,始建于宋,兴盛于清,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2020年,桑园围入选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明清时期,名满天下的大儒湛若水在西樵山创立大科、云谷二书院,方献夫、霍韬也建成石泉、四峰书院,成就西樵山“理学名山”之美名。

一路走来,西樵山成了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地方,在政治、思想、实业、学术等领域走出了许多引领中国变革的人物。

康有为在三湖书院出发,开始了维新变法之路。很多南海人开始实业兴邦的实践,陈启沅开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民族资本企业,这里还涌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代宗师黄飞鸿等一代代南海俊彦。

西樵山不止留住过去,南海改革开放的奋斗史也源起于此。

44年前,樵山之上,“半山扒龙船”传统拉开了发展的时代大幕,敢饮头啖汤的南海人,创造了跻身广东“四小虎”的发展传奇。

从中国历史走来,西樵山文化从未缺席。

千万年里讲不完的故事,是西樵山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底色。“接棒”西樵山文化大旗,南海人的文化自觉从未停止,这是新时代南海向阳生长的力量。

树立西樵山文化品牌,这是南海的担当,更是时代的必答题。

统筹/南海融媒记者 付艳霞

文案/南海融媒记者 黄婷 戴欢婷

出镜/南海融媒记者 黄婷

拍摄/南海融媒记者 吕颜 廖焜

剪辑/南海融媒记者 李梓鹏

配音/南海融媒记者 黄蕾

封面设计 南海融媒记者 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