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镇阁(细读闽南漳州古城之四威镇阁及齐天宫)

在古漳州城的东南角城墙上,四百多年前的官府曾经修建了一座古城的最高建筑,它就是八卦楼。八卦楼是它的俗称,时至今日,它的官方名称却还一直都是威镇阁。据说八卦楼始建于公元1572年,而后历经多次的损毁和重建。1999年重建的八卦楼虽处于古城之外,但也只是隔了一座战备大桥而已。

从战备大桥上仰望威镇阁

寻路走到八卦楼的入口处,你会发现入口广场的东侧有一座崭新的小庙,它便是与威镇阁同时重建的‘下沙齐天宫’。看见‘齐天’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齐天大圣孙悟空。这当然是错误的联想,里面实际供奉的是海神妈祖,所以本地也有人称它为齐天宫妈祖庙。至于为何要取名为‘齐天宫’,已无从查证了。据说2014年10月曾经有人找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记录了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漳州廿八都流传保玉洲上社的信女陈门潘氏,将自己买的房屋捐献给齐天祖宫的事迹。但那石碑也只能证明原先的庙名是‘齐天祖宫’而已,至于为何有‘齐天’二字,至今还是一个谜。

下沙齐天宫

离开东侧谜一般的齐天宫,你回到西侧的榕树下,沿着正中间的台阶拾级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间的简洁牌坊,你会看见牌坊中间刻着‘威镇阁’三个字,据说那是启功老先生的笔墨。当然古时候是没有这个牌坊的,那时候的阁楼是直接建在城墙之上的。

八卦宝鼎及榕树

​据《漳州府志》记载:“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漳州知府罗青霄以巽隅洼甚;乃撤城上旧楼,建层阁。”就是说,那时候的知府觉得城墙东南角的角楼比较矮,所以把旧楼拆掉,建成了三层的阁楼。而后有据可查的是清初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与清军在漳州城交战时,威镇阁被大火焚毁。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知府刘良璧依旧制重建。重建时先砌石为基(与城墙齐高),然后在基石上重建八角三层楼阁。这样阁楼就相对独立于城墙主体,所以当年陈炯明拆城墙修建马路时八卦楼就得以保存了下来。

小牌坊广场

上行到阁楼底座时,你应该暂时忘却历史上的兴兴废废,回首看看自己刚才所走过的路,也许你会很阿Q地产生出‘君临天下’的错觉。古时候的官员愿意修建阁楼,大概是因为既可在楼上饮酒作乐,又能登高望远、尘虑尽消。

回望小牌坊

现在重建的八卦楼,基本上是钢筋水泥,当然可以建得比以前的木制阁楼更加雄伟壮观(以前主楼大概只有二三十米高,现在却高达五十多米),但仍是八面开窗,取象八卦。遗憾的是,即使你现在在基座上兜了一圈,也找不到当年威镇阁楼上的那副对联:“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峰;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

近看八卦楼

更遗憾的当然还是胜景不再,你的眼前基本上都是高楼大厦和宽路窄道,你只能到你的梦里去追寻那几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和古城风貌了。

俯瞰战备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