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公粥婆(民间故事粥公粥婆的由来)

粥公粥婆的由来。

1.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 1677),康熙皇帝为体察民情,第五次微服私访。这年秋天康熙皇帝携随从来到了广州,路染风寒久治不愈。

2. 广东封疆大吏察哈尔下文通告,岭南各路名医来为皇上治病但是都没有起色。

3. 后来听说梅州乡间有一对年逾八旬的阿公阿婆擅长熬粥,他们熬的粥是根据家传秘方配制的,除了滋润可口还能养生健体、消病祛疾。于是察哈尔就派专人把这对阿公阿婆接到了巡督府,并按阿公阿婆的要求架起了柴锅土灶。

4. 阿公阿婆精选岭南特有的乌梅做主料,配以其他辅料及若干中药。经过几个小时的文火慢熬,将一锅飘着药香的养生粥献给了康熙帝。皇帝小啜一口顿感气顺,三碗下去血脉开张、印堂发亮。没出三天康熙皇帝便彻底痊愈。

5. 自此以后这对年迈的阿公阿婆便名声大振。

6. 后来梅州的这种养生粥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冠之以“粥公粥婆”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