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庄园(俄罗斯的私人庄园是什么样子的)

古罗马人学会了奢华,就有了名利的庄园;

英国人看透了工业,就有了乡村的庄园;

法国人创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飘满酒香的庄园;

俄国人得到了农奴,就有了贵族的庄园。

庄园大约产生于15世纪的俄国。

当时在莫斯科近郊出现了一些贵族和教会村庄,即最初的庄园或领地。主人们拥有一片土地、牧场、森林,还有湖、池塘和河流,外加农奴。

这时期的庄园主要是生产性质。人们建磨坊,发展畜牧业,如养马、喂牛、看羊、养蜂、狩猎或捕鱼,为主人们提供生活资料和休息场所。

像果戈理的《死魂灵》中描述的几位地主庄园就属这类。

1762年,彼得三世的“贵族自由令”让贵族们不必再为国家服务多年。

于是,他们纷纷返回自己的领地即庄园。

这些人受过良好教育,手里有钱也有闲。那还不一通折腾!

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楼房、开辟园林花圃、收购名画和雕塑、组建私人戏院等。

到了19世纪特别是下半叶,庄园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将多门艺术如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戏剧等综合集中于一处,布局合理,并且和周围的自然界一致,互为映衬。

由森林到田野,到庭前树丛,再到屋前花圃,仿佛很自然地逐渐由一个地带过渡到另一个地带。即使是庭前的树丛,惟见白杨夹道,丁香扑鼻。

那广袤无垠的原野,挺拔傲岸的白桦;波光粼粼的小河,静谧优雅的池塘;还有秋之阳,冬之雪,春天的百合,夏日的紫丁香,无不引人无限的遐想。

在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笔下,楼内舍下浓浓的乡情、凉台桌上的俄式茶炊,灯下的诚挚夜谈,都在传达俄罗斯的古老传统。

作家谢德林(1826-1889)曾概括出屠格涅夫“贵族之家”的“套路”:每一部小说都有贵族庄园,每一座庄园都有玫瑰花丛,每一簇花丛下都有一个俏丽的小姐在等待着一位英俊青年。

庄园里的人都在做些什么?除接受传统的家庭式教育外,还要待客、打猎。

20世纪,革命和战争彻底摧毁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建筑群被直接铲除。

值得庆幸的是,依然有一些著名庄园得以保留并恢复,列为国家或城市博物馆。

比如:被誉为“俄罗斯凡尔赛宫”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庄园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化建筑园区。

库斯科沃庄园是莫斯科唯一一座保存着18世纪中叶园林艺术的杰作。在东西南北建筑群的中央,是错落有致、修剪整齐的法式园林,严格的几何对称结构;在前宫与后殿之间是一片翠绿的草坪,草坪的中间辟有一些小小的花圃。红色的、黄色的郁金香在五月的春风里怒放;正宫的前面是一片湖,清澈的湖水里是周围楼房建筑和森林的倒影,还有鱼儿在里面遨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勃拉姆采沃庄园。它在俄罗斯绘画艺术史中占有特殊的一页,曾被称为“俄罗斯绘画艺术的摇篮”。

这是由列宾的老师瓦斯涅佐夫亲手设计的壁炉。

师生二人一些主要代表作都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

另外,前来庄园拜访做客的名人很多,从而留下了许多纪念碑。例如阿尔汉格尔斯克庄园就有叶卡捷琳娜女皇铜像、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三世立柱纪念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