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延安游记
绿今
贺敬之的诗歌 “回延安”激情澎湃;郑律成作曲“延安颂”的壮美铿锵,使人对这块革命圣地充满神往。几年前的夏日,我来到延安。
清晨,大巴开进延安市,在绿树成荫的柏油路上缓缓穿行,两边楼房林立街道清幽。与铁路并行时,看到玻璃房的延安火车站,站台上很多旅游团队。红色之旅火了延安,加上现代交通的发达,天津都能直达延安了。
史料记载: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西北边塞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有 “三秦锁钥,五路襟喉”之称.。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清代左宗棠来到陕甘,把这里作为军事绝地。而近代,因红军万里长征在这里会师,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现在延安古城成为世界瞩目的名城。
汽车停在清凉山脚下,正早高峰,车来人往的上面,旭日下的宝塔静静耸立。宝塔山上这座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可一览全城风貌。 宝塔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延河就在附近,是穿城而过的一条大河。那年因干旱几近干涸,却挡不住她的富有:伴着商厦高楼,向着巍巍宝塔,两岸妆上美丽护栏,水上架起三孔大桥。不见诗人笔下的河水滚滚,但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闻到她厚重的历史气息。延安精神已定格在中国人民心中,成为现代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课堂。
杨家岭,距延安城北5里地,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开启了中国革命的航船。
山村不大,葱郁的绿色与淳朴的土色和谐匹配。 “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乡土气息的陕北民歌在耳边萦绕;红色旋风迎面扑来,红旗展展、红星闪闪,镶着红星的红军帽、绿书包,扭着秧歌的红绸服,一片热烈火红,燃起游客心底的激情。
时而走平地,时而走上坡,或者走小窄道;或者走空旷地,步着共和国功臣的步伐,似乎在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谈。
中央大礼堂是最大建筑,在当时可是雄伟。里面红色横幅定格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945年。拱顶幕墙上“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红字依然耀眼。会场青砖铺地,四围挂有红旗。清一色的长木座椅,经过岁月的打磨桌椅已呈暗灰。那时,这里除了用于召开会议之外,周末和节日的时候,还举办舞会,也是延安的文艺中心。
大礼堂左后方是近似小洋楼的中央办公厅大楼。三楼为会议室,二层为李富春、杨尚昆的办公室,一层有作战室,会议室。1942年5月,在这个会议室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也是在这里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历史重要意义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小楼旁边的山坡上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住的土窑洞。都依山而建。三孔坐西向东依山而建的黄色石窑。被不高的石墙围起的院落。走进瓦顶窄仄门洞,土墙上挂着长方形红牌子,“杨家岭,毛泽东旧居”的黄字非常醒目。屋顶绿草摇曳,木窗白纸粘贴,三扇窗户,拱形窗扇,对开的木门上悬着一把大锁。屋里白色墙壁,但不明亮;其中只有床和书架。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窑洞中,毛泽东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许多重要文章。
在毛泽东窑洞前,保留着一张小石桌、四个石凳,当年,他在这里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留下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名言。在山坡下有一块菜地,是毛泽东亲手耕种过的一块地。如今还在绿树下,它在告诉人们,中国领导人,在这里种出光明,种出伟大,种出中国胜利的大前程。
延安精神是从此迈向胜利步伐的根基,使我们祖国走向今天的繁荣富强,屹立在世界东方。
参观了延安几处革命旧址,印象最深的是杨家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