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炸洋芋作料配方(曲靖日卖2吨的炸洋芋摊)

会泽——云南第三人口大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说会泽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可见大家对会泽洋芋的热衷程度了;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就听会泽的同学吹他们那有一家非常出名的炸洋芋老店“洋芋西施”,被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接连采访过;据说小小一个店平均每天要卖出2吨多洋芋,一年下来要挣上百万。

会泽公园里的“嘉靖通宝”,也是“钱王之乡”的象征。

从曲靖市区开车2个多小时来到会泽县城,通过询问当地人我们来到了这天名叫“东直街”的老街上。

路口右手边是一条青石板铺成的马路。

透过交织的电线网和茂盛的大树,城墙上的小木亭显得古色古香。

一条条笔直通幽的老巷子旁还有很多老房子,与这座文化古城交相辉映,很有市井气息。

顺着老街走个100多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路边一张挨着一张的小桌子,不分男女老少的围坐在一起;直到看见洋芋西施四个字后,我们确认就是这家店没错了。

说不上人山人海,但也算门庭若市。

里面有一间小小的店面,拥挤的摆放着6张桌子。

刚出锅的洋芋色泽金黄,炸得非常焦脆。

这位正在放调料的农村大姐就是这个店的创始人,她是整条老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早开炸洋芋店的,到现在有二十几个年头了;因为她做的洋芋口味独特,而且为人开朗健谈,慢慢的就被当地的食客取名为“洋芋西施”。很多外省食客听说后都开车来吃,甚至有的上千公里坐飞机找着来也不足为怪。

只见她手里的动作相当娴熟,每种调料的配比尽在她一手掌握之中。

调料放完,抬着大盆就簸了起来,跟大厨在铁锅里炒菜一样麻利。我们几个试了一口,每个人都不自觉的相互看了看对方,而后竖起了大拇指,那种味道简直神了;刚入口是麻辣香浓,紧接着是醇香四溢,调料的香味与洋芋本身的香味在口腔之中逐渐绽放,层次相当丰富,就连鼻孔里呼出来的都是香味。

来吃的客人一波接着一波,这口大铁锅从早到晚就没有休息的时间,据说这些年光铁锅都用烂了几十口。尽管生意如此之好且稳定,但是人家的洋芋从来都必须是要现炸的,香油都是每天一换,色泽非常清澈,生脆或者焦香都根据客人口味而定。

听着铁锅里“滋滋滋”的油炸声,整个嗅觉能触及到的范围都是一股浓厚的香味。

现捞起一勺来,洋芋上还不规则的冒着气泡,香味令人沉醉。

有的人一来就是直接要几十块的,满满当当一大盆。花椒面、辣椒面、芝麻油、酸萝卜、香菜等等各种调料往盆里一倒,哪个云南人看到这个场景能忍得住呀?

“啧啧啧”,这裹满了各种调料的炸洋芋此时胜过任何山珍海味,闻着香气就能令人口水流一地。

分量也是超足的,五块就有大半塑料袋。

一群还在上学的小姑娘人手一两袋,对于这个时期纯真的她们来说,就是这样几块钱的炸洋芋也能让她们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快乐。

在这里,光是调料的品种就有十多种。

除了一般常见调料以外,下面这个用铁桶装着的调料就是她家的独门配方,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调料;老板只跟我们透露过说是用粗粮自制的,连她丈夫到现在对于做法都还不得而知。

隐约能闻见一股淡淡的粮食味。

芝麻油也是自己炼制出来的,这个香味则是天然纯粹。

辣椒面用的是市面上卖得最贵的一种,用料相当实在。

门面隔壁是一道红色油漆大门,从这里进去就是她家的洋芋仓库。

门口摆着几大桶当天现刮现切的洋芋,小桶400公斤左右,大桶有700多公斤,平均一天要卖六七桶。

跟着老板再往里走,里面是一处庭院式的住房,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土砌房,有的房顶已经老旧到长野草,靠石棉瓦遮挡雨水了。

推开铁门,里面的洋芋堆成小山一样,平均每天2吨的量可不是吹出来的。

老板随时面带微笑,为人超级客气。聊天的过程中问她这样一年能挣多少,她笑呵呵的告诉我们:“不多,一年也就百把十万”,此刻的我瞬间脸就红了。

许多人大包小包、或者背着小孩也要到这里来吃上一份。

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谁能想到一家炸洋芋店会如此传奇般的存在于云南这片土地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你把一件事做到行业极致的时候,你所期盼的一切都会顺势而来的。

在哪:曲靖市会泽县东直街96号—洋芋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