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躁的时代,太多人急于奔向未来,仿佛那个想象中的美妙未来才是真的生活,当下只能算是通往生活的路径。然而,在金瓦奖生活家、顺风123集团创始人韦力看来,生活就是当下,是此时此刻,是春天温暖的微风,是妻子甜蜜的笑意,是为朋友亲自烹饪的菜品……在旁人眼里,韦力是令人艳羡的满贯赢家——事业成功、婚姻和睦、家庭美满。但是,在他的心中,成功与圆满并不是终极奥义,至始至终自己只是充满期待,不断驶向人生的彼方。他人给自己贴上的“人生赢家”的标签,并非人生所要奋力攀爬的山峰,而是水到渠成的河溪。
-
01
贩售幸福的企业家
作为重庆本土崛起的大型餐饮集团,顺风123如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曾以一己之力,带动了重庆两条滨江路的商业繁华;落户北京西单,便成为京城社会名流、影视明星宠爱的食尚新地,王菲、周润发、袁泉、陈坤都是回头客;它还多次登上《时尚芭莎》《时尚先生》等杂志……顺风123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沉淀了二十年的重庆味道的成功,更是它主张的“贩售幸福”的成功。“幸福是长期的满足得来的,不管是做这份事业的人,还是客人,我都希望让他领略到家庭的幸福。”
在顺风123成立20周年的时候,韦力与同为创始人的太太戴华露,感性地发起了一波“回忆杀”:他们向全社会征集“顺风123 &我家”的幸福故事,将舌尖上的享受与爱的记忆交织缠绕,并且把这种味道称之为“重庆味,幸福味”,他们想记录下饮食众生因为顺风123而获得的家庭美满。无论是举办婚宴,还是小孩的百天宴,顺风123串联起了无数中国家庭几代人的重要人生节点。“这里面太多的幸福滋味了,二十年有上万对新人在我们这里举行了婚礼。虽然中国的离婚率那么高,但我们的客人至少有一半还婚姻健在、家庭美满。”
| 韦力与太太戴华露
-
02
以“乐活”孵化事业
韦力“贩售幸福”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的幸福。而幸福的生活源于对生活坚定不移的乐观,和百折不挠的执着。
在创立顺风123之前,韦力其实在很多行业领域都打拼过:卖过夜宵、玩具,开过发廊,做过建材,代理过防水、铝合金、大理石,搞过装饰工程。一般人如果经历了这么多次创业,或许早就燃尽了一腔热血,变得心灰意冷。然而,韦力却始终执着地去追寻想要的未来,没有轻言放弃。“你不可能20岁就能够去享受生活、财务自由。该有试错,该去熬夜,该做事情,一定有这样的时段。”
他把那个时候,当作自己成长提升的阶段,很庆幸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进入到中国空白的装饰行业,学习工程制图,从此爱上设计。如同打开了一个人生的礼盒,为了更好地做装饰设计,他便努力去学习深造,还涉猎了汽车、服装、美食、摄影、音乐、美术等多种多样的艺术领域,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审美情趣、有独特品味、时尚而富有活力的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内涵和人格魅力,他结识了同样富有品味、富有想法的戴华露,并于1993年与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有一天,戴华露在李子坝一家大排档喝鸽子汤。“店面普通,味道一般,生意却好得出奇。”这让戴华露燃起了新的创业念头。“我肯定能做得比这家好。”
韦力和太太在嘉滨路租到一个背靠枇杷山、面朝嘉陵江的门面,每月租金4000元。他俩曾经合计过,前期投入大概需要10万元左右,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险。然而,韦力和太太出奇一致地勇敢:“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于是,第一家顺风123便在1999年正式开张了。
10万元已经投进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夫妻俩只有拼尽全力。好在他俩是同龄人当中想法比较多的人,也是性情率真之人。戴华露一开始就不断搜罗民间菜品,研究食谱,凭借对生活的敏锐性和对创业的执着,竟然连失传已久的陪都菜式——抗战期间的豆香牛肉都能一网打尽。
| 戴华露网罗的重庆特色菜式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夫妻俩当时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抱头痛哭,豪爽地决定当天店里所有酒水免费,只为与所有有着强烈国家认同的人群一起狂欢,这些人中就有苗品记创始人苗伟。时隔多年之后,苗伟还会打电话来问韦力:“你们店酒水申奥成功纪念日还免费吗?”
开店以来,第一天营业额580元,第二天营业额2000元……三个月后,店里的餐桌由30张变为了80张;2002年开了南滨路分店,2003年来到临江门,2007年进商场,2008年在沙坪坝的凯德和龙湖的西城天街连开两家店,2011年湖景三号店凭借前卫设计获得了美食与美酒BEST50评选的西南区最佳称号,2014年推出顺风123年轻化品牌COCO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有担心是否扩张得太快,但很快被彼此乐观的生活态度给打消了忧虑:“如果失败了,大不了你去卖卤菜,我去搽皮鞋。”
| 湖景三号店
-
03
好的婚姻是基石
韦力和太太戴华露能够饱有如此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他们琴瑟和鸣的婚姻不无关系。他们是重庆餐饮圈里出名的时尚夫妇,他们的爱情故事早已被著名财经杂志传为佳话。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段婚姻的甜蜜,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一段美满的婚姻需要取决的要素。
韦力认为,婚姻中最重要的,一定是审美观的高度一致,甚至连颜值都要势均力敌。“那些影视作品当中写的,差距很大的两个人最后走到了一起,这种结合其实是不匹配的。”他甚至建议现在的年轻人,没结婚的时候,哪怕只有三个月或者三天的恋爱期,一定要把自己喜欢的歌星、电影、音乐、颜色,共同聊一下,两个人才会有未来。
| 4年的朋友圈,被韦力整理成11本LuLu戴的微信书
作为与太太相识27年来的生日礼物
结婚二十多年以来,韦力和太太戴华露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有着高度一致的三观与默契。开店前的所有工作,太太完全交给他,几乎不问。只是在过程中他也会征询她的意见。在管理上,他是绝不插言,十几年没有参加高管会议也并不影响他跟高管们的互动。生活上,就算是新房装修这样最容易产生争议的事情,两夫妻都能高度地认同。甚至在意大利生活期间,两人分头逛街,都能从在几千个床品中看中相同两种床品。
正是这样琴瑟和谐的婚姻,过了二十年都依然宛如初恋,哪怕已经老夫老妻,太太对韦力的称呼依然是“哥哥”。
-
04
事业的原动力
从初期挣口饭吃,到最后上升到事业和行业,幸福的婚姻带来了生活的幸福,同样的乐观也给了彼此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首先把家治理好,成家才能立业。过了50,我才明白这个道理。”
创业的初期,他与太太的确牺牲了很多,只能把大女儿的抚养重担交给老丈人和丈母娘,平时很少陪伴她的成长。每一次下午抽空去看她,离开的时候,太太和女儿特别难舍难分。外公都会找借口把孩子“骗”到另外一边,以减少这种分别的难过。
于是,夫妻努力工作下去的原动力,就是要减少这种家人的骨肉分离。1997年,他们才用存款买下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每天回家就炒个小菜,凉拌豆腐干就解决了晚餐,在周末的时候,才会做一碗大大的红烧肉。2002年,创业略有所成,夫妇俩觉得是时候把二人世界的幸福,扩大成为整个家族的幸福。他们把老丈人、丈母娘和大女儿、太太80岁高龄的外公外婆接过来一起住,一家八口四代同堂,住的房子也从金岛花园、黄金堡都市庭院、棕榈泉、常青藤别墅升级到舜山府大平层。他们不断地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主动去规划自己的生活,成为有主控权的人,让家人尽可能住在一起是快乐的、幸福的。
因为家里老人比较多,他们让设计师把家门口的楼梯挪到了房屋中间,做成了旋转楼梯,长辈的房间都安排在二楼平层,夫妇和小孩住在了三楼。外公的房间有阳台,可以让他出来运动。父母的房间设有一个大衣帽间,所有的房间都有卫生间,确保每个人的隐私。
韦力还参与了大女儿房间的设计,卫生间里铺满了干净、温暖、有层次感的人工砖,放置了可以洗泡泡浴的浴缸;飘窗两旁安装了收纳书籍的木柜,头顶是拱桥的形状。他希望可以给女儿一个温馨美好的梦幻空间,让她健康快乐的长大。
“如果是牺牲家庭来成全事业,这是一种不圆满。” 正如韦力最喜欢的一句话:生活不是你过得怎么样,而是你懂得如何去过!生活和事业从来都是双生花,相互滋养,相互成就。
一个生活很糟糕的环境的人,很难把事业做得井井有条。反过来讲,把事业规划得井井有条的人,生活很难是乱糟糟的。
∨
∨
《WATCH旁观者》×韦力
旁观者:自己最喜欢的电影?
韦 力:是一部80年代的老剧,名叫《追捕》。它是一部剧情扎实,具有精神美学内涵的侦破片。这部影视剧可谓是启蒙了我们这一代人关于美的认知。男主角高仓健英俊的外表下,还有着东方人的细腻。那时候,年轻人都极力模仿他在剧中的穿着打扮,包括戴蛤蟆镜、穿风衣、立高领。
旁观者:生活中最不可缺的物件是?
韦 力:第一个不可缺少的物件肯定是手表。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父母共同拥有了一块手表。这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家里最贵重的物品了。只有在考试时,父母才会借给我和姐姐。后来,手表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太太送我的礼物。我现在手上戴的这块手表就是太太去年送给我的礼物。
第二个物件就是音响。在曾经信息闭塞的年代,我在收音机里探索到了更大的世界。我认识了罗波那、李斯特、贝多芬,以及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回想起来,我身上的幽默感、文学创意都源自与此。到现在,我都保留着用广播收听的习惯。
旁观者:记忆当中,最美好的瞬间是什么时候?
韦 力: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最美好的瞬间,应该是2006年,跟我的太太第一次到欧洲旅游,从维也纳当地时间下午四点钟漫无目的地步行凌晨三点半。中间的这段路程,和我们途中看到的风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没有GPS导航,就只是顺着大路一直走了3~5公里,居然走到了维也纳最繁华的地方,然后在当地著名的教堂里拥抱,不知疲倦。因为我们两个都非常喜欢建筑。不仅是欧式建筑,就是那种异域风情,哪怕我们在巴厘岛,澳门,泰国,日本,我们都是这样的,带着欣赏的眼光。但是那一刻,我觉得,当你有你信任的另一半和你在一起分享,真的幸福之极。我觉得这种快乐,很难在过去的经历中感受到。因为我们到国外已经很多次了。体验过很多快乐的旅程,但都替代不了这次的快乐。只要一提到维也纳,我就一定会想到那一夜的梦幻旅程。
旁观者:最近在读的书?
韦 力:是《我想遇见你的人生》,一位台湾学者写的。它是一本亲子关系启示录。父亲关注女儿生命的每一步是如何展开,女儿反过来也影响父亲对自身生命的感悟和反思,这种美好的生命互动,构成了人间最美的画面。
旁观者: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保养秘籍吗?
韦 力: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会在冬天给我擦护脸油。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几十年,也是我唯一的保养秘籍。
旁观者:喜欢什么样的空间感?
韦 力:我喜欢简洁大气空间感。
第一,尽量打破条条框框,不显狭窄局限;第二,在颜色和物件上都要留白。这样的空间安静干净,让人舒心稳定。第三,不止一条的动线设计,让空间里的人有更多的互动。
旁观者:如果朋友来重庆,会带他去什么地方玩?
韦 力:第一个是苏家坝立交桥,因为它是重庆这座山地城市独有的城市设计,就像是城市森林里的过山车一样,是极具感官刺激的特殊体验。
第二个就是中兴路的古玩市场,带朋友去看看历史洪流下所遗留的珍贵物件,如同一次精神之旅。
旁观者:您觉得什么样的居住文化才能够涵养我们现代人的生活?
韦 力:我认为居住文化的主体应该是人。人应该根据需求主动去创造和选择,而绝不该是人去妥协于所谓的主流居住文化。
人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去创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想要选择什么样的居住形态就去选择。不是说,现在流行大平层就买大平层的房子,欧式风格流行就买欧式的。选择应该是由内而外的。
所以我认为涵养现代人生活的居住文化应该是自由且多元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不能一概而论。
旁观者:您最喜欢家里的哪个角落?为什么?
韦 力:最喜欢的角落是床和餐桌。
首先是床品。睡眠占据了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床品、床垫一定要舒适惬意。但凡是好棉,我都会买来试。
其次是餐桌。这是一家人互动的空间。座位是否舒适、光线是否合理,都影响着家人的愉悦感,每一个细节我都十分在意。
旁观者:对于您现在的居住方式,是否有什么困惑?
韦 力:能有的困惑,我基本都解决了。因为女儿在澳洲上大学,所以我把家搬到了澳洲。在澳洲的居住,我有三个诉求。第一,我希望家离女儿的学校够近;第二,房子要在市中心,因为我还要继续自己在澳洲的事业;第三要在预算之内。后来,我幸运般地找到了这样的居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