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城(三进山城)

周翔

祖籍山东,1980年昭通师专中文系毕业,曾就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系研究生班,高级政工师。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电力文联副会长、昭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朱提拾穗》系列散文集、诗歌集,散文集《一笼不叫一笼叫》和中短篇小说集《捉鱼》。曾获2009年昭通市政府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专集二等奖。

走进大关,这座山城总会给你一些回忆和怀想。回忆是亲切的,怀想是美好的,而生活总难两全其美,期待的丰满和局部的骨感,总是陪伴着山城。让你不得不怀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不能不强烈感受到成长的力量,不可不相信大关的未来不是梦。

初走陋城三柱光

老姆城五尺道马蹄印遗迹

上世纪七十年代逼仄的街道,陋室茅房……早已逃进老照片。而当年初涉大关街道的灯盏,还不时在我记忆深处闪烁。那灯光真不够亮,唯照明而已;灯盏确不够密,用县城人调侃的说法,不过三盏路灯:县委会、武装部、广场,一处一盏,军政民各享一柱光,恰似地标式配置……

大关全景

那年冬我刚入伍到昭通军分区电台,一次说走就走的野营拉练,把我懵懵懂懂地拉到了大关县城。老兵告诉我,这儿山大水长,群峰环绕,街道修在山腰,是出川入滇的必经之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叫大关。老乡却告诉我:我们大关独恰玩一条河,就是关河,独恰玩一条公路,入滇出川,穿城而过。有一段还是水帘洞,四季滴水,免费洗车……而我对大关的印象毕竟峥嵘,一路从昭通县乐居公社幺机块步行走过来,什么永善茂林啦,墨翰啦,山路弯弯,山外有山,到大关不过是占领了一个山头高地。

夜行军扎营县城,见到那三柱光,很是令人兴奋。之前的披星戴月,疲惫不堪,全沉浸在宿营武装部的喜悦中了。记得前几夜宿营多在小学教室或生产大队部,甚至露营,炊事班摸黑打沟渠水做饭,米白水浑,翌晨回眸半沟生水,竟然还有蚂蟥根根,令人倒胃回肠…… 比较起来,大关县城饮有自来水,行有路灯,毕竟是县城,有街有巷,虽然不见高楼大厦,比“鸡声茅店月”强多了去了。

初识大关,这座小山城虽然简陋,带给我的却是一片温情。那年我十六岁。

冰临城下复电忙

三十年后再入此城,大关此时给我的却是低温。

红旗小石林

2008年,全国遭遇五十年难遇的冰凌,乌蒙山脉尤其强势。雪皑皑,野茫茫,滴水成冰,甚至黄连河的瀑布都结了冰,倒悬山间,酷似生动的冰雕。一时间,电网处处倒杆断线,雪白夜黑,镇雄威信告急,永善盐津告危,大关圈定为重灾区…… 线路抢修复电成了电力职工当时最迫切的任务。于是,全省各地驰援人马集结翠华镇,雪花飘飘,人头攒动,满城尽是增援部队深蓝色的防寒服。

腊月将尽,春节在即。虽然修复了大部分倒杆断线,为一鼓作气,大家纷纷表示,今年过年不回家了。而县城习俗,每临年关,全城所有饭店皆停业归家过年,留给小城一个“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意境。于是,为了杜绝"军无粮草自散”,我此行大关,便担负了稳定军心、落实年关有米之炊的使命。

连日穿梭大关老公路,救灾人马骎骎,随时拥堵不堪。有时时速只达十来公里。

大寨红旗雪景

这晚又遇堵,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救灾目标,堵在同一个地段,进退两难。山峦由黛色转暗、转黑,汽车喇叭由清脆到沙哑、到沉默,灯光由明亮到微弱、到关闭,大关城近在咫尺却寸步难行,大家已做好了当山大王的准备。一个时段万籁俱寂,只偶尔传出冰山来客们无奈的鼾息声…… 忽然有点动静,原来是交警支队特遣的疏通警车赶到,警灯闪烁,大檐帽探出窗口,扩音器嚷嚷着硬是挤出了一条雪路。我灵机一动,急中生智,便叫司机随即打开警示灯,紧跟警车,"狐假虎威"穿过封锁区,连夜为大部队过年贏得了宝贵时间。

听各路救灾健儿谈起大关,赞叹的是自然风光,如黄连河、铜锣坝等;惊叹的是自然灾害,冰凌导致的倒杆断线异常严重;赞美的是群众觉悟挺高,支援积极踊跃;最头疼的还是这段公路,一遇堵塞就是一龙堵断千江水,咫尺天涯。好在大家众志成城,春节过后不久就全面完成了抗冰复电任务,最后全市的奏凯告别仪式选在大关举行,可见大关的典型意义。

我曾经有两首小诗写那时的冰情战况,可以想见小城的那段故事。

一首可谓序曲:

黄连瀑布飞冲天,

化作冰雪搅坤乾。

一支人马上峰巅,

气吞山河护银线。

一首可谓尾声:

万里朔风万里凌,

漫卷玉龙乌峰顶。

旷野失落千条线,

南网托起亿颗星。

面面俱到新大关

在改革创新推动力下,江山易改其实不易。许多年过去,大关山河的确改变了面貌。近期赴会大关,感慨特别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迎客的三杯酒,已经使人陶醉山水之间,而大关人民捧出的四碗“面",更加令人感触。

第一是路面:昔日的险路、窄路、十里凌子口路、每每拥堵不堪的公路,早已历经多次改造,融入昭水高速路。对此改观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每逢冬季那些肩挎铁链子,专门给打滑车辆提供特殊服务,把轮子带上脚镣穿越凌子口冰区的“自由职业人"。这是一个与路面应运而生、畸形有偿的救援群体,犹如这一段特有的风景线。著名作家夏天敏先生写过这个题材,写岀了一种艰辛互济、苦涩欣慰的生活滋味。这个职业的消失,代表了大关公路由残到全、由冷到热的华丽变化。

但是,凡事有得有失,原来穿城而过的蜿蜒山路改道,驿站旅客和餐厅食客减少,商贩们确有不甘。但比较起交通的便捷、人流物流交汇的进步,毕竟实现了基础的大跨越。

第二是水面:大关倚山而建,因水而兴。且不说母亲河关河给予大关人民生活生产的滋养,为星罗棋布小水电提供丰沛的能源,也不说众多小水库发挥的灌溉功能。单就罗汉坝与黄连河山青水秀的风光,就足以迷倒慕名而来的省内外众多游人。

大关青龙洞

黄连河瀑布群开发多年,已经相当完整,成为大关的一张风景名片。华夏名瀑多姓黄,有人拿黄连河与中华第一瀑黄果树媲美,如兄妹血脉之亲和,若少男少女阳刚阴柔之洽合,真是造化之微妙,得天之独秀。

罗汉坝在昭通林林总总的坝中可谓独树一帜:向家坝于金沙江尾拦江浩然发电,铜锣坝深山中暗送秋波,小草坝衔神草秀美彝良,唯罗汉坝林森水阔、疏密有致,风景如织,蕴秀一方。

大关青龙洞

大关的水面,不仅映出这方的蓝天白云,落叶飞鸟,还沉淀了一地斑驳的色泽和无言的厚道。

第三是书面:大关有一座笔架山,为大自然文房四宝提供了支点。而大关的文脉,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一期期《关河文学》,从容地记载了关河春秋,也淡定地见证了小城变迁。

多年前,在美克彩印厂,我曾见过一群大关抗战老兵的回忆录,生动而详实。当时我就惊叹此小城群体的文化见识不凡。而今回首,老兵留不住,文化页面倒是留下来了,这就是文脉的魅力。

文联主席王孝林与我是师专师兄弟,一头沉浸文化事业卅年之久,八面玲珑,契阔谈䜩,协调联络,著述不辍,乐此不疲。是一位集乡愁、乡情、乡音入书的典型代表。

县文化局副长徐梅菊携豫剧人生,字正腔圆,定居大关。同时又发扬滇剧风范,配合供电公司,十多年前以话剧《风雪除夕夜》一举夺魁云网,巾帼不让须眉。

还有周元江先生,曾研习书法,且致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潜心乡情漾溢的系列摄影,可谓县文学艺术的排头兵……

大关文化的书面是丰富的,由此可见一斑。

第四是人面:大关姑娘小伙的颜值,可是有竞争力的。但我所谓的人面,主要是指精神面貌。

大关人精神面貌之好,是毋容置疑的。

几年前就有大关人自豪地对我夸口:我们大关有四条高速路!见我一脸纳闷的表情,他莞尔一笑,得意地掲示了谜底:

一条是能源高速路。500千伏高压,经水大线入昭。这可是电网的巡洋舰呵!

一条是信息高速路。4G时代大关连贯南北,5G时代转眼就到了,大关岂会落后。这可是千里眼顺风耳呵!

一条是高速水路。浩浩关河,从昭鲁河走来,从洒渔河奔来,从岔河冲来,一路奔腾跳跃,汇入横江金江。这一路的落差叠宕,哪里有一刻缓和小憩的功夫!

最后一条可就是高速公路了。从早年的水麻到水昭,这条路深入滇浅出川,穿隧道跨山峦,那可是天堑变通途的见证呵!

十多年前我曾参加地委工作组,率队去过大关的好些乡镇。什么寿山、高桥、木杆、悦乐都去过。那时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关干群的面貌一新,而今十九大加大扶贫力度,大关面貌更新:提速,提劲,加油,绿水青山,安居乐业,许多大关人脸上漾溢的满意感,令人自然会想起高棉人的微笑。而大关人的表情,也许还更多一点清风吹拂的从容,绿波荡起的平静。

笑面并未远去,桃花依旧春风。

十多年前,我在一首写大关的诗中留下这样几个句子,而今可以温故而知新:

你躲藏在昭阳之尾、永善之头

……

你的成长是润物细无声,

你的改变不靠一声惊雷响。

当黄连河冲出道道婀娜的瀑布,

大客车奔驰在平坦的昭麻公路上。

当最远的村寨响起通电鞭炮,

翠华山麓早已灯火辉煌……

大关将来会大,

大关前头无关。

这儿正在崛起,

这儿充满希望!

……

常新大关!

图片来源于网友

编审|罗 珩

编辑|胡 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