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拆围透绿)

日前,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拆除公园中心区5000余米围栏,解除了对园区的封闭管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今是一座“无界”公园。

城市是开放与包容的代名词,打破边界壁垒,围栏变“通栏”,是北京建设花园城市的重要一步。公共资源全民共享,人们可以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零距离亲密接触,极大地提升城市风貌和市民游客的幸福感。

游客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骑行 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大家觉得更亲切了”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一个巨大的景区。北部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部是包括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在内的主要奥运场馆区,南部是奥体中心和奥体文化商务园区,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之前,园区设有6个安检入口,现在都拆除了。”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副主任陆闻宇在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说,为更好地给市民游客提供更便利更舒适的旅游体验,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拆除了边界围栏5392米,并协调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馆等场馆拆除美化围栏4913.6米。

近年来,游客来到北京,除了游览故宫、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圆明园等常规景区景点外,到奥运场馆转转也成了经典游内容之一。“今年国庆假期,我们日均接待游客量在12万-15万人次。”陆闻宇说。

“虽然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一直是免费,但因为设安检,市民游客总觉得和公园之间隔着‘一堵墙’。五一、国庆假期我们要增加临时安检处,游客排队也比较辛苦,体验感不好。如今取消了安检、拆除围栏,大家觉得更亲切了。”陆闻宇说。

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居民杜大爷说:“之前有安检口和围栏,我和老伴一般是坐公交车进来逛。现在安检口取消、围栏拆除,‘腿’着就能来了,以后会经常来逛。”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用再去安检口排长队,方便了游客出行,有助于游客合理规划出游时间。一位旅行社领队张先生说:“以前得把安检排队的时间也列入行程安排中,围栏拆除后,我们就有更多时间可以游玩了。”

公园与城市“无缝融合”

2024年上半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是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提到,加强城市公园界面与城市界面的整合,释放公园内部生态景观。规划新建的各级各类公园应全面落实无界要求,实现无界开放。已建成的各级各类公园,除售票管理、文物保护、特殊安全防护等需要保留的围栏外,鼓励公园边界围栏应拆尽拆、宜减则减。

“拆除围栏,实现无界开放,迈向绿色发展,其中蕴含着城市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松认为,围栏作为界限,无形中构筑了心理与物理的双重壁垒。拆除围栏是打破了这种隔阂,让园区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城市肌理深度融合,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融合使城市景观更加连贯,“拆围透绿”,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开放共享的空间。

不只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上海浦东新区内的世纪公园也分阶段拆除了长达3000多米的围墙,并自5月1日起24小时开放。今年五一期间,北京海淀公园启动绿地文化活动“绿草坪”,邀请多个音乐人及团体在草坪、湖畔进行演出,市民们在蓝天碧草间共赏音乐。公园与城市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甚至出现了“无缝融合”。

拆除围栏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推出7.5公里“彩虹”骑行路线,吸引了众多骑行爱好者前来体验。游客不仅可以一次性打卡鸟巢、水立方等众多知名场馆,沿途还设有咖啡简餐、自行车出租及维修等配套设施,大大丰富了骑行体验。之前的围栏消失了,骑行道路变得更加宽敞,骑行路线的安全性、连通性和便利性也进一步提高。

“此次‘拆围透绿’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美景变得‘触手可及’。”陆闻宇还提到,管委会正与交通部门等沟通,研究市政道路与园区道路的连通。

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作为世界首个“双奥园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也是集体育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活动中心。

“起点可以从水立方出发,独特的外观设计让人印象深刻,这里的夜间灯光秀也很迷人。充满现代感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亲子游的好地方;鸟巢是必须打卡的点,顺道在旁边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漫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一天的行程中,穿梭在现代和自然之间,非常惬意。”家住朝阳区安立路附近的陈先生向记者推荐了一条贯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深度游路线。

属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精华远不止于此,这附近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讲述着一个百年大党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研究院等是北京中轴线延长线上的文化景观;国家会议中心 总是会展不断,专业人士在这里对话交流……

在陈先生看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有很多标志性的景点,文化底蕴同样不可小觑。这里勾连起北京乃至中国的历史与当代,承载着人们的梦想与追求,也承载着人们幸福生活的日常。

经常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的户外爱好者小辰说,不论何时去奥森公园10公里健身步道,都能看到身着专业装备的跑步者。这里还是孩子们追逐风筝、年轻人在草地上野餐、老人们在湖边漫步的理想场所。

“北京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不是简单的‘花园+城市’,它更注重的是全民共享、园城融合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的体验和感受。”张松说,另外,观光打卡、夜游、骑行、马拉松、音乐节、市集……这些场景和业态的打造,让市民游客的幸福感提升,也是一个花园城市生态价值的多重转化路径。

“绿色空间开放共享,就是以市民生产生活的便利度和舒适度为出发点,让公园的人文氛围、自然气息与整个城市生活融为一体。”陆闻宇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多元复合功能设置,不断提升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可赏、可玩、可游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要促进城市空间整合优化,推进城绿融合,让城市更具安全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园‘拆围透绿’向公众开放,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公共空间,确保其可持续性和获得公众满意度也成为一个挑战。”张松建议,花园城市的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后续应强化社会资源共建共治的重要作用,让城市更加美好,宜居宜游。(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曹燕;编辑:宋雨秋)

原题:《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拆围透绿”——打开边界 共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