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没有科学技术设备,古人如何判断节气,安排农耕呢?被称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陶寺遗址里或许就有答案,遗址内最引人瞩目的是矗立着的13根夯土柱!而这13根夯土柱便是陶寺人能洞察“天机”的秘密——陶寺古观象台。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陶寺乡,在距今4300年到3900年前,一群使用扁壶、肥足鬲的居民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持续壮大并创造出辉煌的文化,这个位于晋南盆地的古老文化被现代考古学家称为——陶寺文化。
▲《两岸秘密档案》栏目截图
观象台由13根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半径10.5米,弧长19.5米。而观测点位于第三层生土台基芯的中部,共设有12道观测缝。人们可以通过土柱狭缝观测塔尔山的日出方位,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一个太阳回归年中20个时节的缝中线日切,从而确定季节、节气。这是中国远古时期天文历法研究重要的实物例证。
▲《两岸秘密档案》栏目截图
此外,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遗址内部已呈现出宫城、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王族墓地、礼制建筑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其中,发掘出的千余座墓葬中,出土了彩绘蟠龙盘、鼍(tuó)鼓、特磬、圭尺、壁画等精美文物。
在陶寺社会,冶金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发展。同时,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分离,人口显著增长,都邑性城市开始出现。而阶级分化加剧,王权和礼制的出现,逐渐使得陶寺具备早期国家雏形。
陶寺文化是中国夏、商、周三代辉煌文明的主要源头和见证,对于探索早期国家的起源及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秘密档案》栏目
编辑:叶玮泓
责编:黄正茂
编审:吴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