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绿》,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读过的人,都会被那绿迷住,想那梅雨潭在何处。我也曾长久地向往梅雨潭,直到许多年后才找到它。原来它在浙江温州,在美丽的楠溪江边。
我是在一个秋天走来的。起先并不清楚朋友要带我去哪里,不想进了一个地方,直直往前走,到了静雅的圣寿禅寺,也不进入,再往前,又一处景点,也未多停留。前面有什么,值得如此匆匆赶去?
终于,我被领到一块牌子前,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梅雨潭。哦,那个久藏在心底的绿!
就着山势,左弯右绕,沿高高的石阶攀登,窄窄的山隙挤过来。眼前出现岔路口,两路都有人,只管跟定前面的步履。最后跟进一个洞里,洞里黑黑的。后进的人告诉我,此洞有三个通道,一个顺高处的裂缝爬上去可到山顶;一个直通深潭的暗道;右边的一个,可于明处走到终点。
转过来,上一高台,一池碧绿就在眼前!近一个世纪了,梅雨潭还在这里等着,似乎不曾改变,真的是绿得深沉,绿得纯粹。
一圈人围着,看着,都噤了声,就同梅雨潭静静地待在一起,化在一起。回过神来往上走,看到石穹门,那是一幅画框,将潭框进千古的美谈。又看到梅雨亭,这座明代建筑,八方来风,传来的都是关于梅雨潭的故事。
为什么叫梅雨潭?“常若梅天细雨,故名梅雨潭。”这是清代潘耒的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是朱自清的释。若看了通元洞那里刻的“四时梅雨”,你就明白,这梅雨潭,全然是诗的化身。
渐渐的,眼前便虚幻起来,落下来的水成了慢镜头,它落在潭里,一滴,又一滴,凉凉的,直落到心里去。镜头上摇,层层叠叠的石崖上,瀑水溅花,溅成了岚烟雾霭,带有一股清香,氤氲升腾。
看那瀑布,那是形成梅雨潭的源流,刚才怎么就忽视了?只随了朱自清,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水是从哪里流下,流了这许多年?有人说,仙岩在温瑞平原拔地峭立,山间水量十分充裕。充裕的水激越跳荡,在顶上汇成一个小湖,湖水流到断崖,就跌落下来。真想去上边看一看,在高处,或能看到湖潭的两心相照。无奈绝壁悬崖,暗洞又不敢钻,就留一个念想吧。
崖壁上,由于水的冲刷与渗透,竟然出现了多种玛瑙色斑纹,在绿的映照下如一幅壁画。其实那泉瀑已是一幅挂图。那滴滴瀑水落在这潭里,沉淀成另一种物质,往下流,就流入了楠溪江。
有人说,那么长的步道,那么多的台阶,盘盘绕绕,上上下下,就是为了一眼潭啊。是的,喜欢它的人,必定是要来的,不辞辛劳地来,不辞远近地来。
世事沧桑多少年,梅雨潭,依然在那里,等着,守着。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1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