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客家围屋(客家建筑艺术贺州客家围屋)

白花村江氏客家围屋

樟木林叶姓客家围屋

贺州是多民族聚集地,各民族分支众多,形成三十七个族群,每个族群各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因此,贺州民居建筑式样多变。

四方桶围屋

围龙屋

贺州有客家人约80万人,他们建造的民居均四方合围,称为客家围屋。贺州客家围屋共9种式样,分别是四方营、围龙屋、四点金、走马楼、锁头屋、锁头屋扩间、四方桶、棋盘围、中西合璧式。其中贺州最大的围屋群分布在樟木林镇和八步区莲塘镇。

江氏祖屋

江氏祖屋

莲塘客家围屋群分布于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莲塘村、仁冲村、白花村以及长湾村等传统村落,建于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现存8座家围屋,包括仁冲村江氏客家围屋、仁冲村新江屋、白花村江氏客家围屋、白花村陈氏客家围屋、长湾村白氏祖屋、莲塘村江氏祖屋等。其中尤以仁冲村江氏客家围屋体量最大,俗称“大江屋”。它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至清道光初年建成。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江家迁居莲塘后,第五代江海清在镇南关大捷中战功显赫,被晋升为三品朝官,出任云南省盐检道台,受赏白银100万两和“万宝来朝”牌匾一块,回家后移走老屋,又在原址上重建新屋。

大江屋南北长73米,东西宽50余米,建筑占地面积近4500平方米。围屋以正门至上堂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座东北朝西南,平面为四堂四横(四纵四横),天井18个,厅堂9个,房间90个单间。主体建筑西南面是前院,院外有一道高约2米的三合土围墙,围墙两端各开一门,东南面建有一座门楼,上书“淮阳第”,说明这家江姓客家人自淮阳迁来。东北面背靠一土岭,土岭上茂林修竹,在围屋与土岭之间,原有一道围墙,围墙内有一口青石八角井,是江氏家族的取用水源。建筑模式为硬山顶砖木结构,三合土墙基,泥砖墙,内外批灰,三合土天井,中轴线两侧配有厢房。厅堂主要用于家族的公共活动,如红白喜事、祭祀、议事等,厢房就是主人的卧房或客房,各房及厅堂的窗、门、屏风、屋顶的挑首、卷棚、檐板均有木雕雕花,装饰有十二生肖、麒麟、花鸟、龙凤、仙鹤等吉祥图案,雕工精美。仁冲村江氏客家围屋是贺州市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客家民居之一,其建筑源流清晰,布局规整,建造考究,是客家人迁入贺州的历史见证物。

贺州各地客家围屋虽然建筑年代有所不同。但这些围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外形都是方形围墙、青砖青瓦一层建筑,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以主厅建筑为中轴,两边对称建造,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聚族而居。部分客家围屋后有靠山,外有围墙,有门楼、炮楼以及枪眼等防御设施,前有半圆形池塘。客家围屋是客家乡土风格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