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 闫玥 高语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笔尖轻旋,色彩跃动……仅寥寥数笔,大鲍岛配电所这一承载着深厚青岛电业历史记忆的旧址,便在画纸上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时空,再现往昔辉煌。在这栋见证了青岛电力工业百年沧桑的建筑前,记者见到了画师刘莉。
“这个配电所很有特色,连高架桥都为它让路了。”刘莉一边专注地上色,一边和记者说道。从街头巷尾的老店铺到海边的建筑群落,从都市繁华到平凡生活瞬间,在刘莉的画布上,青岛是流淌着情感与温度的画卷。
刘莉画的大鲍岛配电所旧址
“青岛土著小嫚er,用画感受市井百态”,在刘莉的社交媒体简介中,她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从小喜欢画画的她,虽然没有选择美术专业,但画笔却从未离手。毕业后,她进入了青岛电视台工作,用自己的特长创作手绘新闻作品,后来,她开始从事节目的编导和后期制作工作,逐渐远离了绘画事业。然而,热爱画画的她仍然想用手中的画笔做些什么,于是,在面临着职业转型的挑战时,她决定重拾画笔。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青岛那些独具特色的建筑画下来,编辑成一本书,让更多人了解青岛,爱上青岛。”刘莉打开自己的手绘本,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她的画作中,既有青岛的经典建筑,如五四广场、公主楼、花石楼、天主教堂等,也有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老店铺和门头。从德式建筑的红瓦绿树,到现代建筑的时尚大气,再到小街小巷的怀旧风情,刘莉的画作如同一部生动的城市建筑史,让人捕捉到了建筑的外观特征,更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传达了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刘莉画的电影《抓娃娃》友谊书报亭
在创作过程中,刘莉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城市中穿梭,寻找那些具有特色的建筑,“为了画一幅画,需要反复观察、修改,甚至冒着严寒酷暑在户外作画。”
刘莉的画作不仅关注建筑本身,更关注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她常常主动与店主或路过的市民交流,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将这些元素融入画作中。她画过青岛国棉二厂的退休工人、卖烤蛋的大哥、咖啡店的店员……在她的笔下,青岛人民的积极向上和生活热情跃然纸上。
刘莉画的咖啡店门头
刘莉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一些链接。当我愿意把画下来的小画像送给他们时,他们也会释放一些善意。这种相互之间的温暖和善意,让我觉得这座城市更加美好。”
刘莉的画作不仅记录了她个人的情感和记忆,更成为了宣传青岛的一种方式。她的画作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许多外地游客也因为她的画作前来青岛旅游观光。除了画作本身,刘莉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青岛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她计划将自己的画作编辑成一本画册出版,同时,与更多的青岛本土企业和艺术家合作,共同打造青岛的文化品牌。
(编辑: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