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看看下面这张地图,这是江西省在1949年时的行政区划。
1949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江西的行政区划,与明清时期江西十三府相比,差别不算大。
各个地区面积差异并不大,没有如今江西要么超大要么超小的情况。
当时的南昌专区,下辖着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靖安县、奉新县、高安县、丰城县、清江县(今樟树市)、新淦县(今新干县)等十个县,专区的驻地设在南昌县。
但这并非南昌面积最大的时候。1952 年,袁州专区并入了进来,南昌专区的管辖区域一下子又加入了 8 个县。
注:地级这个行政区划,在过去不同的时间段有专署、专区、地区等多个名称。
在南昌专区的中心位置,还有与之平级的南昌市。
那时,工商业繁荣的区域被定义为市,而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带则是县。市与县之间有着清晰的划分。
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市需要集中精力发展工商业,所以常常会将县交由其他地区来管辖。等到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逐步将这些曾经划出的区域收回。
例如湖北省的武汉市,在当时仅仅保留了武汉三镇的核心城区部分,把面积庞大的汉阳县、武昌县都划分给了其他专区去管理。
当时的南昌市,仅仅拥有东湖、西湖、胜利、抚河这四个区。
1958 年,南昌市开启了扩容之路。距离南昌市最近的南昌县和新建县被划入了南昌市的管辖范围。
这让还在南昌县莲塘镇办公的南昌专区变得十分尴尬,干脆搬迁到了原袁州专区的驻地宜春县,名字也改成了宜春专区,和南昌市分道扬镳。
更尴尬的是,1961 年由于经济困难,南昌市难以养活众多的人口,无奈之下,只好又把南昌县和新建县归还给了宜春专区。
命运似乎和南昌开了一个玩笑。这次扩容以失败告终。一直等到十年后的 1971 年,这两个县才再次被划入南昌市。
与武汉相比,南昌的扩容进程显得缓慢许多。
尽管武昌县和汉阳县已经属于其他专区,但武汉依旧能不断的从武昌县、汉阳县拆出部分区域作为自己新的郊区,一直到1979年将两个县全部收回。在1983年还从另外两个地区拿到了黄陂县和新洲县。
这背后,离不开全省一盘棋的科学规划。大量可开发土地的有序划入,为武汉城市扩张提供了充足的物理空间,使武汉没有因为地域的限制而被拖慢发展速度。
而南昌市在 1983 年收回安义县、进贤县之后,就再无动作。
行政区域的调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任务这个大背景下,对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往往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
为了更好的生产煤炭,萍乡从宜春独立出去成为地级市;为了更好的生产钢铁,新余从宜春独立出去成为地级市。同样的情况还有景德镇和鹰潭。
但江西省似乎在调整区划时,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全省规划,导致这些地级市大的大小的小,还出现了上饶这种哑铃状的奇怪地图。
对于南昌来讲,当经济陷入困境时,城市难以承担过大的管辖范围,不得不只保留核心城区。
而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时候,又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及时扩大管辖范围。
和南昌市近在咫尺的靖安县、奉新县、高安县、丰城县、清江县(樟树市)、新淦县(新干县)这6个县,就一直待在其他地区。
这是南昌放弃了不想要,还是南昌想收但收不回来了?
还有更更尴尬的事情。
宜春市的城区在当初的宜春县现在的袁州区,距离这几个县非常远,而这几个县距离南昌非常近。
这些地方的人可能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宜春,去南昌就是开车1个小时的事情。
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丰城、樟树、高安三个县级市,心向南昌,却不归属南昌,身在宜春,却对宜春没有归属感。
宜春市也很尴尬,在萍乡和新余离开后,袁州区周围都变成了其他市的地盘,影响了袁州区的经济发展。
如果当初袁州专区没有合并入南昌专区,如果当初南昌专区搬到丰城或者高安去办公,然后随着南昌市的经济发展,一步步的将那些县划回去,可能又是一种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