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家(回望1978720多件展品里的上海人家四十年)

“始于1978文化·生活·艺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俗收藏展”现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国家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普通人家的生活也经历了巨变。

6月28日,“始于1978文化·生活·艺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俗收藏展”将在上海文艺会堂展厅拉开帷幕。6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展厅提前探访。展览以一个改革开放同龄的上海小囡的视角为切入点,带领观众穿越回1978年的上海石库门弄堂,重返二三十年前的校园和百货商店……用10多个真实场景下的720多件展品记录下改革开放40年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展览现场。

穿过时光隧道,重看四十年前的家

“一走进展厅就觉得好熟悉。”1978年出生的袁郁是这次展览主线人物“上海小囡”的原型。

袁郁是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去年民俗收藏展开始策划,主办方想到以一个改革开放同龄人作为主线,通过她口述的成长故事串联起整场展览,在回溯平凡个体青春记忆的同时,丈量城市前行发展的坚实足迹。袁郁的年纪最为符合,机缘巧合下就成了虚拟人物“上海小囡”的原型。

在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收藏专委会、上海市收藏协会的配合下,沪上近20位收藏家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内精选出有代表性的720余件藏品参展。同时,主办方联手青春上海媒体中心举办网上征集活动,也评选出三位“收藏达人”,带来多件带有个人成长印记的独特藏品。袁郁提供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压在展厅家庭场景的玻璃板下,让家的场景多了几分真实的味道,以上海小囡口吻写下的导览词,也有她生活的印记。

26日袁郁第一次走进展厅,“眼前好像时光倒流。”经历了多次搬家,家中的老物件已经慢慢更新换代,但这个展览让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这些收藏家拿来的东西就是我们小时候用的。”展厅进门处复原了一个弄堂口的“传呼电话亭”,电话摆放高度和当时的电话亭都一模一样,袁郁记得自己那时年纪小,够不到窗口高度,经常踮起脚尖和电话亭的服务员阿姨讲话。当时家用电话还没有普及,打电话都要跑到弄堂口的传呼电话亭。服务员记下来电号码或者简单留言,上门通知被叫的那户人家,然后被叫户再到传呼电话亭回电。

两个房间复原场景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上海家庭结婚的标配。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人讲究“三十六只脚”。就是一整套家具,包括一张小方桌,四把靠背椅,再就是五斗柜、大衣橱、夜壶箱、四尺半的大床。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结婚标准时兴的是“三转一响”。“一响”是当时最流行的双卡四喇叭的收录两用机,“三转”指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

袁郁出生长大的家中,也有“三十六只脚”,她还记得家里有一套和展品很像的沙发,是爸爸自己打的。

袁郁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等到正式开展,一定要带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孩子来看展,“那个时代再也回不去了,但是带爸爸妈妈到这个场景,他们会回忆起自己当时的生活,当初他们结婚就是像这样的一个家里。我也想带自己的孩子来,现在孩子也会问,妈妈你小时候家里是什么样子?我讲不清,没法告诉他,这样的展览就很好,像穿越时空隧道一样,可以指着实物告诉他,妈妈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就是这样的。”

展览现场。

丰富实物引发有温度的回忆

十多个场景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走到新世纪,石库门弄堂、校园课堂、百货商店、公交车站、音像店等场景一一展现,场景重现式的布展使展出的每一个老物件都与生活记忆相关联,使参观者如同步入时光隧道,移步换景,引发有温度的回忆共鸣。

展品

展品

不管是弄堂家庭场景里的搪瓷传呼电话招牌,“老虎灶”泡水筹码,“三十六只脚”、“三转一响”家庭用品,还是校园课堂场景里的算盘,商场场景里的购物票证,公交场景里的票板、票钳、轮渡月票,无不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览中不乏珍贵的文献原件。石库门弄堂场景里的宣传报栏里,展出了三份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报刊文献。1977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署名刊登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年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最早转载了这篇文章。这篇6000余字的文章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这三份报纸由红色收藏家葛卫东提供,在此次展览中悉数展出,十分罕见。最近高考陆续放榜,而在展览的课堂场景,人们也能看到1977年中央下发的恢复高考通知原件,这件藏品见证了高考恢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是我国教育的转折点,也是迈向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展览中还有不少有上海本土特色的藏品,是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见证。比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场景中,可以看到1990年最早在上证所上市交易的“老八股”纸质股票原件。纸质股票很快被无纸化股票取代,已发行的也大都被股民交割,遗留下来品相好的非常罕见。收藏家喻建忠是上海的第一代股民,当时就花100元购买过2股“延中实业”,后来又收藏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84版小飞乐”。可以说,“老八股”开了我国股市发展先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份独特的历史遗产。

除此之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海鸥”牌相机、“上海”牌手表、“英雄”牌钢笔、“红双喜”乒乓板、“凤凰”、“永久”牌自行车等上海制造的老品牌藏品也亮相展览,让大家看到了始终如一、追求卓越的“上海品质”。或许很多人以为,电动自行车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其实不然。展览展出了1987年“永久”牌DX-130型电动自行车购货券,该型号电动自行车1985年诞生于上海,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电动自行车。

展品

展品

还有那些与上海小囡的青春记忆有关的“压箱宝贝”格外打动人心。展览中有品类齐全的儿时铁皮玩具,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动画《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的海报、衍生品,有变形金刚周边玩具,有省吃俭用买下的“9块8”磁带,还有第一代红白机……通过“青春上海”征集发动脱颖而出的“网络收藏家”陈旸还拿出了年少时收藏的“小浣熊干脆面”水浒英雄传108将——他集齐了其中的107张。

展品

展览中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观众可以观看40年经典广告、影视剧片段、上海美影厂的老动画,也可以试听当年的流行金曲,回首流金岁月,体验红白机经典游戏;还能通过竞答游戏等方式赢取铁皮青蛙的小奖品。

展览期间,还将在每周一、三、五下午,及周末全天开设共计15场收藏系列讲座和8场漫画互动体验,并可以在“文化云”专题页面开展线上互动。展览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将持续至7月19日。该展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任指导单位,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上海市收藏协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