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矿湾(井延坡工作室丨八一五致香港历史的回声 深刻的警醒)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刘兴、马嘉隆、丁杨

74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终于赢得胜利。也就是在那一天,香港结束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时期。

让我们将时针回拨到1941年12月8日。距离震惊世界的袭击珍珠港事件刚刚过去6个小时,另一场偷袭便在“东方之珠”上演。日本法西斯军队出动36架轰炸机袭击香港启德机场和九龙湾水上飞机停泊处,港英当局军用、民用机队遭受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日军舰队也从海上封锁了整个香港。

自12月8日日军空袭香港并封锁海面,至12月25日时任港督杨慕琦签署降书,香港战役仅仅持续18天就宣告结束。而事实上,日军突破号称“新界马奇诺防线”的“垃圾湾防线”,仅仅用了2天;攻击港岛用了7天。也就是说,驻港英军的实际抵抗时间,甚至不足10天。

这是一个大大出乎作战双方意料的结果。战前,英军方面乐观地认为:九龙半岛的防线至少可以守半年,整个港岛可以守一年。而日军最初的估计是:半年时间才可以拿下整个香港。

1941年12月11日中午,英国守军司令莫德庇下令撤出九龙和新界。图为经过新界地区的日军228步兵联队。(资料图)

英军对香港的战略地位曾高度重视——香港有“东方直布罗陀”之誉,水陆交通便利,维多利亚湾水深浪缓、港湾宽阔,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上世纪30年代初成为英国远东舰队的母港。自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到1941年时任港督杨慕琦向日本无条件投降,英国在香港的殖民历史正好持续了一百年。

在这一百年的时间中,英国成功将香港经营成了在远东地区赚取利益的“桥头堡”。这里不仅是远东地区的重要海运枢纽,更有无数来自中国内地的资源从此转运海外。然而,无论这一百年间,香港在英帝国进行经济掠夺、军事干涉的布局中做了多少贡献,说到底不过是距离不列颠群岛航程18000多公里的一块“飞地”。于是,当二战的烽火在欧亚大陆燃起,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固守或驰援香港都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宁愿削减投入香港的防务经费和守军,以集中全力保卫本土,必要时就放弃香港。

据参加过香港战役的加拿大籍士兵麦克唐奈回忆,当战斗进入残酷的巷战肉搏阶段时,部队曾接到丘吉尔的所谓“坚守”命令:不能投降,全力摧毁日军,拖住他们,争取时间,绝不妥协,不放弃香港岛。

与这一“血性”十足的命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时任港督杨慕琦与日本侵略军的议和速度。12月25日17时50分,杨慕琦派军使与日军师团参谋长阿部大佐商谈投降事宜,18时20分杨慕琦亲自到日军38师团司令部,正式表示无条件投降,19时整与日军23军司令官酒井隆签订《停战协定》。

从派出军使进行实质性接触,到最后签署投降协定,总时间不过70分钟,这个速度快得让守岛英军自己都难以置信。

赤柱军营炮台遗址。曲延涛 摄

当时驻守赤柱的英军东旅指挥官华里士准将接到投降命令后不敢相信,请求进一步确认消息。但此时通讯已中断,英军指挥部杳无音讯。华里士便继续指挥赤柱炮台的3座9.2英寸口径大炮轰击日军,造成日军较大伤亡。直至自己的副官带回投降手令,他才下令交出武器。

香港战役,日军参战3万余人,英军参战1.4万余人;日军伤亡2000余人,英军伤亡1500余人。从战损比来看,伤亡刚过十分之一的英军,很难让大家相信他们已无力再战。

在尚有抵抗力之时,便早早地放下武器,只能换来任侵略者鱼肉欺凌、恣肆妄为的局面。

在日本侵略者占据香港的3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在港华人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凶残的日本兽兵白天当街搜掠市民,夜间则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破门而入。许多女人吓得跑上楼顶,甚至失足坠楼而亡。就在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当日,日军还在香港的大屿山犯下了又一桩血案——银矿湾屠村事件,烧杀、抢掠,杀害70余名无辜村民……

回顾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战争灾难来临之时,谁是香港这个中华民族被强掳的游子牢固的依靠、坚强的后盾?

香港地区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大小岛屿二百多个,地形复杂;九龙新界有垃圾湾防线之固,港岛有凭山环水之险;居民一百七十万,同仇敌忾,驻军万余,备战数载。英国身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就算已是日落西山,工业实力依旧不容小觑,海空军力量无法轻视,武器装备不愁供给……

坐拥这么多有利条件,打一场像样的防御战绝不是“天方夜谭”。而英军的一手“好牌”,在战争中却打出了另外一番景象。

实际上,这样的结局早在战前就初见端倪。

战前,英陆军司令向丘吉尔首相报告说,我们讨论过3套香港防务标准,即A、B、C三级,最后采取的是最低标准,也就是仅仅向香港提供支持拖延行动所需的最低限度兵力。

其实,英国对香港的战略价值判定就一个字——“拖”!就算是执行这个“拖”字,还必须在前面加上一个“精打细算”的定语。

瞻前顾后、未战先怯,用纯粹的资本主义利己心态看待殖民地得失,香港保卫战仅撑了18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百年的时间,足够三四代人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但当殖民者自家的利益受到威胁时,那些被殖民者的安危,便不在殖民者的考虑之中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靠得住的永远是自己同根同族的亲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特别是攻陷广州后,侵华日军即对香港实施封锁,以切断中国抗战的物资供应线。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了香港同胞的安全和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大局,曾提出过共同抵抗日军的建议,却被将香港视为自己利益自留地的港英政府严词拒绝。

港英政府无条件投降2个月后的1942年2月,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领导下,港九大队正式成立。一大批内地和香港有志青年拿起武器,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成为3年零8个月中活跃在香港的唯一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在九龙、新界的650多个村庄里,活跃着许许多多港九大队队员,写就了无数军民携手抗敌的热血史诗。偷袭启德机场、炸毁日军九龙第四号铁路及军火库……成立于乌蛟腾村的港九大队支援组织乌蛟腾小分队战绩非凡。日军对其恨之入骨,先后围剿、扫荡乌蛟腾村十余次,但游击队在村民的保护下屡屡脱险。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资料图)

1942年9月25日拂晓,大队日军再次包围乌蛟腾村,将村中的男女老少一律押往村前的晒谷场。日军头目在晒谷场当众审问村长李世藩,先用甜言蜜语引诱,后以严刑酷法恐吓,逼问游击队的情况。李世藩晕了又醒,醒了又晕,坚不吐实,最终壮烈牺牲。日军又将另一位村长李源培押往溪涧,对其灌水拷打,烧烟灼背,马蹄踏腹。李源培在残酷折磨之下,依旧毫不松口。

抗日游击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为了抵抗侵略,人民群众甘愿不惜代价保护为家乡、为祖国而战的青年。当时,香港民众的家国情怀十分浓烈,有一个村子仅有18户人家,却有22个人去当了兵,与日寇浴血奋战……

一批批中华热血好儿郎,为了保卫香港、保卫祖国而殒身不恤。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港九大队无论立下多少战功,无论在英、美等各盟国军人中有着多好的口碑,港英当局都视若无睹,从未承认过这支抗日武装,遑论他们的牺牲与功绩。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英国利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国际话语权弱小之机,在香港“卷土重来”,不战而获这片曾经被他们轻易放弃的土地。重又回来作威作福的港英当局,惧怕港九大队及香港抗日民众身上彰显的国族意识、中华情怀,在二战后的50余年中,刻意埋没甚至封杀他们的历史业绩。原因无他,湮灭这段可歌可泣的中华抗战历史,港英当局才好奴化香港老百姓,延续其殖民统治。

但是,先烈的热血不会白流,祖国同胞从来没有忘记他们。香港回归之后不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隆重举行“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阵亡战士名册安放仪式”,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将港九大队牺牲的115名烈士名册安放在香港大会堂供市民凭吊。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中华先祖两千多年前的咏叹,至今仍发人深省。是啊,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生死存亡重大时刻来临之际,兄弟之间总是互相深深牵挂。我们的先祖还反问我们,前前后后认真考虑究根底,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正所谓“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