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甲子镇(中国城池史广东 陆丰甲子所城篇)

甲子镇位于陆丰县东南部。古时甲子港外有大礁石六十块,排列如门,其数刚好与干支字轮的一周相合,故取甲子为名,又称甲子门。

广东省地名志中的甲子镇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甲子港周边地形图

南宋末,临安沦陷后,陆秀夫与张世杰携端宗赵昰和末帝赵昺自福建逃亡至甲子,驻于甲子港旁山上,谋定复国,故此山得名“待渡山”。

明代嘉靖《万里海防图说》中的甲子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5年),广东都指挥花茂奏设甲子门守御千户所,简称甲子所。与捷胜所一左一右拱卫碣石卫。

康熙分省分府图中的甲子所

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千户盛玉筑甲子所城。所城周围五百九十丈,城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开设城门四座,门上建有敌楼。

乾隆陆丰县志中的甲子所城图

景泰、正德年间均有对所城进行修缮。明中期后,卫所军队武备废弛,甚至出现大量军户逃籍,上级军官不仅隐瞒不报,还以吃空饷的形式侵吞逃籍军户的军饷,以至于卫所军队严重缺员。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甲子城图

先是嘉靖三十九年,八万洞山匪黄启荐攻打甲子城,陷城后大肆屠戮。八年后(隆庆二年),倭寇在当地海盗的带领下再破甲子城。隆庆四年,海盗杨老复又一次攻破甲子城。崇祯八年,海盗刘香攻陷甲子,但旋即就被明军收复。

50年代甲子镇

清康熙八年设碣石镇,下辖左、中、右三营,其中右营驻防甲子所城。后右营游击移防东海窖、右营守备移防海丰县城。甲子所城则由左营守备移防驻扎。

甲子所城范围示意

抗战期间,为防止日军占领后利用城墙做防御工事,甲子所城遭到了人为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