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的来龙去脉
王开生
碧桃雪松几重关,烽火烟云恍惚间。
行到落樱小憩处,又见白鸥搏海天。
诗人贺敬之的这首《八大关漫步》,是歌咏八大关的名篇之作。
八大关,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青岛老城区主要名胜之一。八大关的名称到底如何而来,屡屡成为许多外地朋友迷惑不解的疑问,更有观光客误称其为“八大处”。即使连青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多也以讹传讹,误说戏说传说不断。故而十分有必要从头来捋顺一下,八大关如何演变至今?它到底有几条路?有哪些著名的建筑传世?
公元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占领青岛后,旋即制定了青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其中,将伊尔蒂斯山(现太平山)和鱼山环抱的维多利亚海湾(现汇泉湾)一带,划为“颐养区”,即通常所称的休闲别墅区。此后,德、美、英和中国的显贵们在这一带大兴土木,营建了一批极具异域风情的海滨别墅,大多散落在文登路、福山路、栖霞路、湛山大路(现香港西路)等地势较高的沿海一线。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将荣成路以东,北至湛山大路、南到太平湾的区域划为“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全部作为住宅别墅区开发,区别于一般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八大关最初建设时即定位为“甲种住宅区”,即兼具居住、避暑度假和休闲的高档别墅区,在规划理念上确立了先规划后开发,以及“尊重自然、契合地景”的基本法则,尽量保留区域内的丘壑、水系,乃至一草一木,依据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展开道路体系的规划建设,同时兼顾一种合理的园林布局,顺应太平山山体和森林延伸,构筑了一个丛林掩映的大园林环境。整体的绿意中,又注意个体的变化。每条路的行道树各具特色,在山海关路,是法国梧桐;在居庸关路,是银杏;在临淮关路,是龙柏;在正阳关路,初是紫薇,后改广玉兰……四季轮回,花树缤纷。同时,路路之间,顺应地势,开辟了大大小小数十处公共园林,形成一种自由的环境空间,产生了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
此地的“特别”还表现在那一栋栋别致的建筑和庭院。《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第九章“特别区域建筑”,具体规定摘录如下:
第二三五条,凡在本市经规定特别区域内,起造成改造公私建筑物者,除依据通则外,须遵守下列各条之规定。
第二三六条,建筑物之地位,须由工务局指定,不得随意位置。
第二三七条,基地面积,在六百方步以上者,其建筑物之面积,不得超过基地面积百分之三十,在三百方步以上者,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在三百方步以下者,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十。
第二三八条,建筑物之高度,层数,须由工务局审查四逮环境,酌量指定之。
第二三九条,同一路上,不得建造同一式样房屋。
第二四零条,地面树木,除在建筑物地位及走道范围内,必须砍伐者外,务须保留之,但得有农林事务所特许者,不在此限。
第二四一条,围墙,需用花式铁栏,木栅,或砖石砌成空花。
第二四二条,建筑物之屋檐,至少须高出人行道,或路脊三五公尺。
第二四三条,一切建筑物均须装饰设新式浴室、厕所,如系楼房,每层均须装设。
第二四四条,一切建筑物,外部所用油漆,粉刷,瓦片,砖石等之颜色,务须配合适宜,工务局临时酌量指定之。
第二四五条,凡在特别规定区域内,请求建筑,应由业主先具平面图,详细说明全宅内外各部分装饰,呈请工务局核准后,再行设计。
《规则》极尽详细,建筑审批条件亦要高于汇泉、太平角别墅区。如此,八大关别墅区始成为一个具备多元异域风情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八大关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该区域先行修建了八条以长城关隘命名的道路,而后得名的吗?
当然不是。
据档案资料显示,1929年,由工务局和农林事务所联合勘察绘制了“特别规定建筑区域图”,规划设计了10条路,最早建成山海关路,后来相继开辟了其他9条路,原本命名为临沂一路、临沂二路、临沂三路、涛雒路、青口路、靖海路、石岛路、成山路、里岛路,后改以名关为路名,与山海关路组成10条关路。因此,八大关开始规划建设时就是10条道路。
该区域最先建成的道路,是临海而筑、高低起伏的山海关路。据1932年《工务机要》记载:“荣成路东,依山面海,风景宜人,为特别规定建筑地。第一期开辟之山海关等路路基工程,业于去年完竣。”即早在1931年,山海关路已建成使用。该路上洋楼别墅目前亦最为集中,如山海关路1号约翰·高尔斯登别墅,3号白少夫别墅,5号丁蔚农别墅,11号王正廷别墅,13号韩复榘别墅,17号高桥商会别墅等。而山海关路9号别墅,最初是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宅邸,青岛解放后划归接待楼使用,遂成为青岛著名的“钓鱼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在此下榻。1989年6月,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第二次来青访问,亦下榻于此。
此档案还记载:“兹继续开辟第二期居庸关路、临淮关路、韶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荣成路南段(自山海关路至正阳关路)、正阳关路……于去年九月开工,嗣以天气严寒,停止工作,本年三月庚继进行。越三月而始告竣。”由此说明,上述6条关路建成于1932年。
1935年,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作为最后一期工程竣工。八大关七横三纵十条关路的建成时间顺序,分别应是1+6+3格局,而绝非坊间误传时久的8+2格局。十条关路中,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宁武关和紫荆关,属长城关隘;函谷关和武胜关虽是关隘,但位于河南省境内,与长城无涉;而韶关、正阳关和临淮关,非是关隘,而是税关。由此可见,无论是“十个长城关隘说”“十个关隘说”或“八个长城关隘说”“八个关隘说”,皆不成立。故八大关的名称,多是市民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叫法而已。如同“扬州八怪”并非特指八位画家一样,异曲同工。
那么,八大关区域究竟有几条主要的道路呢?
答案是13条。
计上述十条关路之外,该区域另有黄海路(花石楼坐落于此),汇泉路(东海饭店、白马饭店、蝴蝶楼坐落于此)和荣成路(何思源别墅、刘安祺别墅、周钟岐别墅等)。南北走向的荣成路,是八大关内建筑最密集的一条马路,其往南原来是直通海边的,与山海关路交会。1959年设计建造汇泉礼堂(八大关小礼堂)时,选址在荣成路的南段地块,故使荣成路成为一条“断头路”(相同命运的,还有一条韶关路,一条居庸关路)。汇泉礼堂也成为其最南端的建筑,虽临近山海关路,门牌号却是荣成路44号。
除上述13条主路外,后来又命名了四条支路,分别是:正阳关一支路、正阳关二支路、正阳关三支路和武胜关支路,皆为南北走向的辅路。
在此区域还建有山海关路海滨公园。据1935年8月青岛市工务局编辑出版的《青岛名胜游览指南》之《市区之名胜》介绍,“此公园位于山海关路之南,与浴场相毗连。民国二十三年(编者注:1934年)开始建设,在山海关路与海滨之间开一公园及浴场之干路,西首通山海关路、韶关路口,东首两支路通黄海路、宁武关路。园内各处分辟曲径,砌台阶,垒护坡,建凉亭,布石桌石凳。丛林掩映,花畦缤纷,土脉腴厚,气势轩敞,与莱阳路海滨公园之幽邃曲折相较,殆各擅其胜。”该《指南》还介绍了山海关路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山海关路)。此浴场位于市区之东南海滨太平湾之北岸,太平角之西面,汇泉角之东面,为本市特别规定建筑地之南边,与岸上公园相毗连。民国二十三年(编者注:1934年),实施第一期工程,原有储藏火药小房八所,悉行迁移东端,洼地填平,可容单间浴室一百十八间,建厕所冲水处看守室各一,大门向宁武关路山海关路口,沿海岸辟便道,设台阶,沙平水清,深藏于太平角汇泉角之内,洵海浴胜地也。浴场北面之山海关路与紫荆关、宁武关、韶关、荣成、汇泉各路相连,东首之黄海路与居庸关、临淮关、太平角各路相连。”
“八大关”这一叫法的形成,有据可查的资料最早始自何时?1948年9月12日青岛《民言报》的一则征地广告上,全文为:“征求空地。兹征求八大关路空地一段,愿出让者请拨电话(203877)接洽。”第一次出现了“八大关路”的明确文字说法。
1958年,青岛日报社编印出版的《青岛游览手册》“湛山疗养区”一章中写道:
“所谓八大关,是那一带海滨纵横交错的几条马路的总称,这就是:武胜关路、韶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居庸关路、山海关路、正阳关路、函谷关路、紫荆关路、嘉峪关路。这一带的休养所和疗养院的建筑,各具特色,真可说每一座都是出色的艺术品,而这各种样色、各种色彩的建筑分散在绿树丛中,构成了一幅极为瑰丽的画图。它们大部分是既面海,又向阳,就连一扇扇窗户,也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房屋三面镶着玻璃,人们在里面游动,就好像游泳在绿色的空气里。八大关的休养区公园与海滨相连,面积约35市亩,园内和附近的马路旁,栽植着紫薇、紫荆、海棠、碧桃、雪松等,园内建有茅亭和花坛,曲径通幽,丛林掩映。”由此,八大关这一称呼始在官方正式发布,遂闻名遐迩。
八大关的地理范围内,大致可自然划分为三个区域:南区、北区和太平角区域。正阳关路为中轴线,以南为南区,涉海临湾,是八大关的核心区域,景色旖旎,名楼别墅鳞次栉比,人流最为密集。正阳关路以北为北区,平时游客稀少,本地市民亦不多踏足观光。老青岛人每年仅有三个时段,会在八大关北区流连赏景,即春季来韶关路赏姹紫嫣红的碧桃;春末夏初来宁武关路赏娇艳的西府海棠;秋末来嘉峪关路赏五彩红枫。而太平角近几年开放的诸多老别墅,使得这片沉寂已久的区域,焕发出新的欧陆风情的时尚魅力。
八大关街区内有众多欧式风格的历史建筑320余栋,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麦式等20多个国家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1年6月25日,“八大关近现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0月,八大关风景区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地理》杂志评定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2009年6月,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由《中国文化报》、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介活动评选中,青岛八大关入选,成为全国10个历史文化名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