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村是厦门民国年代规划且得到实施的几个新区之一,也是厦门岛内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老厦门区域"之一。沿街串巷仍可看到许多保留下来的老宅。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
百家村村口
偶遇厦门百家村:很多在厦门的人对于白家村也许早有耳闻,而真正走访过这个地方的人并不多,单从百家村这个名字就感觉应该是岛外的某一个村落,可它就在岛内,中山公园旁。
如果你在厦门中山公园闲逛,在东门的位置往马路对面看,一片甚有年代感的红砖小楼,一定会吸引你的目光,也许经不住内心的困惑,就走了进去,此时你就会发现,原来百家村就在这。
厦门百家村名字的由来:中山公园南门
1927-1931年厦门建设中山公园,为了安置片区二百多户拆迁户,在公园东面深田路一带建设百余间石木结构的房子,故名”百家村”。
厦门百家村的街道:百家村地图
百家村规划了一些街道,目前有共和路,图强路,百家村路,深田路,新民路,尚武路,百家村路,中兴路等。
百家村的市井之味:百家村
在百家村路上有着满足生活需求的各种店铺,没有特意去装修,一个大招牌便成了一家小店。这些小街巷里面,还有着各种即将消失的手艺,裁缝、补鞋匠、剃头匠。
厦门百家村的建筑之美:百家村的建筑是很有特色的。从民国、解放初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不同建筑,都能在这里看到,风格迥异。
百家村建筑
百家村的安置房为连排式的双坡砖木结构,由花岗岩石条垒砌而成,前期以平房为主,后来添建的楼房为二层至三层。住家的墙体连在一起,形成排列,前部带有小面积庭院,井井有序,整齐清爽。
房子组团之间有小路相通,从北到南是合群路、东门路(旧称妙释寺路)、光荣路、尚武路、协和路、新民路。中心还建有一座公共厕所。
百家村这样的规划在当时的厦门是绝无仅有的,成为厦门第一次市政建设时期的典范。
厦门百家村的一些经典建筑:1、兴亚院:
百家村兴亚院
曾是日本侵占厦门期间的政治统治机构—“兴亚院厦门联络部”。抗战胜利后曾为厦门地方法院院址。解放后,厦门市政府成立,此建筑为市委机关大楼。文革后,市政府迁离这里,一度成为厦门日报广告部办公场所。
2、观稼轩:
百家村观稼轩
深田路44号是一幢北欧风格的米黄色洋楼,名为观稼轩,为菲律宾华侨所盖。右侧门前的“祥龙”石雕,为清代万寿宫拆毁后遗留下来的文物。由于附近的建设施工,今观稼轩受损严重,左侧一角已坍塌。
3、中兴路40号“红砖仔楼”
百家村红砖仔楼
中兴路40号因墙体都有红色烧砖砌成,坊间俗称“红砖仔楼”。屋主系爱国华侨陈兴基,故又名陈兴基寓。解放以后,这里成为归国华侨们集会的固定场所之一,承接了多次华侨们的集会活动。
如今的百家村:如今的百家村是老厦门人的聚居地,如今这里依然生活着很多人,烟火市井气息十足。在这里看到的百家村农贸市场,还保持着最早人们习惯的集市买卖方式。
百家村里一口老井牵出温馨一幕:
百家村一水井
修缮古井捐款名单
2019年8月,在百家村民治路10号老屋前看到一口老井,老井附近的墙壁已经很有年代感,而在墙壁上看到很温馨的画面,原来,由于古井损坏需要维修,自发向周围居民募集资金,金额随意。而墙壁上清晰地记录着周边居民几十上百的捐款明细。周围军民共同修缮了这口老井。
市井生活的百家村:百家村,这里有着厦门最本真的市井生活,也有着厦门最本土的真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