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用脚丈量”到“日行千里”——75载砥砺奋进之呼和浩特出行方式变化篇
曾经,自行车、摩托车也是奢侈品;如今,乘高铁、坐飞机都不是稀罕事。75年间,神州大地沧桑巨变,随着公共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交通工具升级换代,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出门靠走到现在的说走就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步前行和跨越,都汇聚成通向幸福的大道。
“现在开车回趟老家很方便,啥时候想回就回,想想40年前我上学那会儿,回家全靠两条腿步行,别提多费劲了。”10月1日一早,家住玉泉区美华隆小区的李志强开车载着妻子回土左旗白庙子镇的老家,40多里地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他不禁和妻子感慨道。
1984年,独自在呼和浩特市上大学的李志强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回老家能有个代步工具,而在那个年代,谁家有个自行车都足以叫人羡慕。“上大学那几年我每次回老家都是走着回去的,一走好几个小时,直到毕业参加工作后才买了自行车,后来换成摩托车,再后来村子里也有了班车,回老家越来越方便了,但早些年村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难走,再看看如今,私家车已经很普遍,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还有‘展油活水’平坦笔直的柏油路,去哪都方便,人们的生活真是越过越舒心。”李志强的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他为如今交通出行的便利顺畅点赞,更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自豪。
从全靠两条腿走路到有了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从客车到绿皮火车、高铁、飞机;从上班坐公交到有了地铁,从出门打出租到提前就能叫到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交通工具的变化,为人们的出行创造了快捷、安全、舒适的条件,而随着城镇道路越来越宽敞便捷,立交桥、快速路、环城路相继建成,以及打通断头路解决出行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施行,不断完善的城市路网也成为首府市民的“连心路”“民心路”。
“包头大街断头路打通通车后,我们的出行方便了,再也不用绕路了。”家住玉泉区春光嘉园小区的刘德功说,路好走了,堵车也少了,不论是司机还是行人都有幸福感,周边商铺也更有活力了。包头大街玉泉段位于锡林南路以东、春光嘉园小区以南、秋实璟峯汇以北、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以西区域。2022年,该条道路畅通后,推进了区域大联通,促进了局部微循环,大大提高了附近交通通行效率。
每逢国庆假期,北京都会成为热门打卡地。过去,呼和浩特至北京的列车运行时间最快也得9个多小时,就在2019年底,随着张呼高铁、京张高铁同步开通运营,从呼和浩特坐火车去北京由原来的9个多小时缩短至最快2小时18分,呼市人去北京“一日游”早已不是梦。
“我女儿在北京工作有七八年了,刚开始那几年想见一面真的特别不方便,我们只能等放长假了才能过去,一年基本上就见两次。现在可不一样了,两个小时非常快,周末的时候也可以往返,啥时候想见就能见。”市民王海霞对记者说,近年来,首府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缩短了城与城的距离,对地方旅游产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为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呼和浩特火车站改善了一层候车室条件,利用既有的一层西售票厅和辅助用房,合理规划调整使用功能,增设约1300平方米的西候车厅,扩建区域设置了12号检票口,改造了饮水间、卫生间等客运服务设施,增设5个进站闸机通道、3台旅服显示屏幕及500个候车座椅等,同步设置各类引导标识,从细节中进一步提升了旅客出行的幸福感。
9月28日,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飞行区助航灯光及机坪照明工程完成安装调试,首次全面亮灯,为祖国母亲庆生。此次亮灯标志着飞行区工程建设全面进入收尾阶段,为后续顺利完成校飞、试飞及各项验收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呼和浩特,从阡陌交通到互联互通,从“用脚丈量”到“日行千里”,从空中到地下,交通格局的变化,一直在刷新着民生的幸福底色。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武子暄 图片来源:许婷 呼和浩特车站 北方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