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开阳县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家园)

立冬之后的“小阳春”,走进开阳大地,映入眼帘的是水如玉,山如黛,天空湛蓝如洗。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绿树繁花,绘就强县富民生态画卷。

近年来,开阳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护绿、扩绿、倡绿”行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向往,建设美丽家园。

优化生态功能,构筑生态屏障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每年加大绿化植树造林力度固然重要,森林抚育是关键。”开阳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美丽的生态环境。

开阳县着力推进生态植绿、生态管护、生态致富“三大工程”,筑牢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全力以赴增加森林蓄积量,围绕区域重点,通过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营造人工混交林等措施,优化林种结构、森林结构、林龄结构,增强森林固碳、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达到四季分明、远近各异、上下互补、生态经济、宜居环境的绿色生态效果,刷新绿水青山“颜值”的同时,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绿色屏障。

美丽的生态环境。

去年以来,该县全年完成第三批省级林业改革发展基金项目人工造林任务425.4亩,森林抚育2603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达28.98万亩,发放劳务补助1035万元。目前,开阳县林地面积100440.5633公顷,森林蓄积量78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7.25%。

禀赋资源优势,助推经济发展

“种植中药材斛蕨需要先起垄铺上木屑,然后将斛蕨有序摆放至木屑上,并覆上一层3cm—5cm泥土,最后盖枯枝落叶保温保湿……”基地负责人王昌友一边给村民们讲解斛蕨的种植技术,一边在现场进行示范。

在林下种植中药材。

依托本地林间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气候适宜的地理环境优势,在巩固绿化造林的基础上,坚持以林为主、生态优先、示范带动、适度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规划设置了育苗、种植、研学等于一体的林下中药材基地,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山多地少,森林资源丰富,如何靠山吃山,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开阳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复合经营模式,念响林下经济发展“致富经”。

发展林下经济。开阳县林地面积152.18万亩,活立木蓄积达78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25%。禀赋县域生态资源,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实“项目”强“碳库”。2017年以来,依托开阳县杠寨林场和双永林场森林资源优势,推动开阳县一期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项目总建设规模33036亩,主要实施现有林、中幼林、中龄林、幼龄林抚育。目前,已完成国储林林地清理3.3万亩,栽植苗木132.43万株,林区道路完成建设35.1公里。

发展林下经济。

与此同时,开阳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关键,因地制宜做好基地规划布局,健全配套保护和管理机制,确保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切实推动林下经济与林业生态协调发展,着力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凸显生态特色,推动旅游提质

十月国庆期间,走进南江大峡谷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水落亭台景观,这天然华石与自然之水的完美结合灵动飘逸、美不胜收。放眼望去,不远处的峭峰绝壁上,三两攀岩爱好者正帅气登高,“贴身”感受运动与美景相融的魅力。

南江大峡谷。

凸显当地生态旅游特色,积极实施“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把生态美与历史文化、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旅游模式由单纯的景点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旅游提质亮点纷呈。

完善猴耳天坑极限酷玩公园的徒步穿越悬崖栈道、汽车露营基地、速降、超级大秋千、丛林穿越等项目,丰富了山地户外运动体验产业,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航拍贵州开阳猴耳天坑,极限运动有了新玩法。

“我们以‘体育+旅游’为定位,结合峡谷地势地貌,在不破坏生态和景观的基础上增设多种体育类拓展项目,提升景区运动气质,吸引更多体育爱好者关注。”南江大峡谷相关负责人介绍,体旅融合不受季节和天气限制,能有效提升景区知名度和人流量。(图/文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