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大院(发现陕南探访藏身旬阳的百年将军府邸曹家大院)

一座攻守兼备、具有兵法思想的独特院落,被后人尊为“曹家大院”

或许你已踏遍神州大地的名山大川,或许你已走完中外驰名的湖泊岛屿,或许你已游遍华夏遗存的府邸名宅……可是有一处藏身于汉江北岸、陕南旬阳县境内的将军府邸—曹家大院,绝对值得你在闲暇之余前来游历触抚。

阳光明媚的周末,带着对曹家大院的神往,驱车沿316国道至旬阳县段家河镇薛家湾村村口,再顺着蜿蜒的水泥路攀爬十几分钟到达景区停车场,信步下车,沐浴着旖旎的阳光,陶醉于沁脾的花香,走过一条翠绿的林荫小道,一座历经沧桑的老屋赫然呈现眼前,这就是曹家大院。

走近一看,青砖黑瓦马头墙,台高门阔精雕窗,大红灯笼高高挂,既让人倍感亲切温暖,又让人肃然起敬,更使人思绪万千,它们经历了红尘的奢华绚丽,目睹了尘世的喧嚣纷杂,感受了人间的冷暖酸甜。(图/文 通讯员 袁修发 李斌)

楼院的风格不同于徽派,也不同于秦风楚韵,更不同于汉中民居。

正当入神之际,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飘然而至,似仙似道,亦师亦友,随即便一见如故的攀谈起来。据说,曹家祖上曾是大户人家,自清朝康熙至同治的200多年里培育出了四位秀才、一位贡生、一名将军,这座大院的主人就是曾为清庭镇守山海关的一位将军,在镇守山海关期间屡立战功、威名远扬。年老解甲归田之时,曹将军用朝廷赏赐的钱财,修建了一座远离市井、易守难攻的精美院落,被乡里人称为“曹家大院”。

过屋檐,上台阶,至中堂,二尺八距离,这结构并非受限于地形,蕴藏有“一步登堂,捷足先登”的祈福。

曹家大院是由四个四合院联为一体,正中门楣上书写繁体字“山海镇”,一语双关,既正“风水”,又展示功绩。中间为两个紧紧相联的主体院落,另两个小院分别位于主院的左右两侧,四个院子相互贯通,内有大小进出门四十多道,穿梭于各户厅堂、卧室、厨房、楼口,形成别致的“四水归堂”结构。门厅内沿与上正堂的台阶相距较远,而处于该大院核心部位的一号院,从门厅内沿至上正堂的台阶仅一步之隔,寓意“捷足先登”、“一步登堂”,这种建筑结构在陕南地区并不多见。

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和门上贴起红彤彤春联,与破旧房屋反差,却也有年味和生机。

整个院落首尾相顾、中间贯通、内外相连,院子交界处设有粮仓,并安装有原始报警传声装置“摇铃”。据说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在该院未抓走过一个壮丁。整个院子墙体由砖、石、木构成,地面全部由正方形石砖铺就,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袭,依然保存完整,其精湛工艺极具考究价值。

站在厅堂前有种高高在上傲视群雄的感觉。

站在院门口极目远眺,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郁郁葱葱,美丽祥和的汉江如同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的一条玉带,在秦岭和巴山之间静静流淌,孕育了一江两岸一代代的智慧儿女。抚今追昔,既由衷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又赞许惊叹曹氏一族的人才辈出以及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厅房侧房错落有致。

四合院最为经典的设计是“天井”呈南北窄东西宽之状,大院兴盛时期,多有官吏乡绅雅士出入,远近闻名。

贴于院内墙壁的方形灰砖,也许是早期的面砖了。

一束阳光照沐浴着老屋,让人倍感温暖。

阳光透过格子窗子照射进来,房感觉十分温暖,在这窗台下成就了数辈学子梦想。

奖状与年画同时贴于屋内砖墙上。

主人虽已搬入新居,但旧家家具依然守护着老宅。

搬进新居的房主将旧的生活用品随意摆放。

雕刻精致的窗花。

曾经为一家人的生计而不停转动的石磨,寂静地瘫倒在墙脚。

见到石对窝遥想起女主人舂米的场景。

弃于废墟中的瓦罐。

编织草鞋的工具。

饱经风雨的侧房再也经不起岁月侵蚀,摇摇欲坠,亟待文物部门维修。

已经垮塌的房屋露出它的内部结构。

灰瓦上的那一抹抹绿茵的青苔,见证着历史的积淀。

依稀可见石匠精湛技艺砌成的房屋。

主体桩基础采用当地石材砌成,看似随意堆积,实则做工考究。

曹家大院的残桓断壁、瓦当碎片、阁楼吊窗、木雕纹饰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仍然坚韧的的屹立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