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县(探访广西恭城县)

记得去年深秋,曾到恭城著名的农旅明星“柿子之乡”红岩村游玩,印象深刻而难说再见。久闻恭城古建筑了得,于今国庆假又携家人来到恭城县城探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桂林市的恭城县位于市东南约百公里,与阳朔、灌阳等及湖南省接壤,亦是湘桂的一个门户而历史悠久。人口约三十万,以农业为主,一条恭城河缓缓穿城而过。由1990年改瑶族自治县,估计也是瑶族人口不少。从阳朔而行,喀斯特山势逐渐变缓呈丘陵,确实非常利于农业的发展。

预订的酒店客房也几乎住满,看来国庆长假,网传那一亿人的“桂林想你的风”,亦是吹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城。登高望远,小城及江景尽览,颇具青山秀水小“重庆”的韵味。据我观察,河床卵石、水草越多,流水越清澈,恭城的小河正是如此。河中横着一座滚水低坝,有孩童戏水,夕阳斜影下,一幅幅人与自然的温馨画面,秒杀广西80%的县份。

高寒湿的桂北地区苗、瑶人民的饮食除了喜酸、辣,还有着“打油茶”的爱好。据说可以驱寒、暖胃、养生..其制作技艺已成了省级非遗。近年来,独特的“恭城油茶”招牌,渐渐在南宁等地流行并被更多人认可。初到恭城,当然得尝上一碗。确实也不错,其口感适中,味道正宗,老岳父母当晚竟也睡眠良好。此店家诚实经营,服务贴心周到。点赞!而满街的油茶店也是小城的文化奇观,难怪古时有“茶城”一说。

恭城城区看似不小,其实街道也不宽大。交通秩序一般,更显得小城人民生活的随性与平和。虽是说瑶县,但多年汉、瑶杂居的文化交融,已汉化无常,只是在现代的候车亭,城雕等设计进行了瑶族元素的强化。

无意间走到一条细长的老街,门牌有兴隆和吉祥两个名称。在夹杂着新、旧建筑中,无疑留着小城岁月的沧桑印记,更能触摸到小城的一些历史发展脉搏。老街风格类似于宾阳县古南街,并无广西常见的骑楼式。但门设明面二、三层,铺宽,窗高,显得规模、格局略大。遗有老教堂、老酒坊、老铺等建筑...据一位热情的街坊老伯介绍,此街是现恭城现存最老的街道,也曾是一条繁华主街,解放前以卖日杂、百货为主。最大户主就是那家老酒坊。自古在“黄金旺街”建房,如不以商铺设计的,绝对是财主大户。果然一破旧确不失豪气的人家,吸引了我的注意。隔壁的热心李叔 一边领着一边介绍:房史有上百年,原主家有三个门面宽的设计,80年代卖了右边给他新建。里面为五进四天井,双层,房间很多。有后人散居在外,现只有一个外人租住...第一次见识如此深长的民宅,可惜屋内那精美雕栅木作,多以破败不堪而繁华退尽,令人唏嘘。也许,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还是有些依据的。

烟火气息浓厚的小城农贸市场,过午多已散圩少人。但恭城主特产柿果,柑果,槟榔芋,瑶医草药等都还有小摊售卖。一袋光亮个大的油锥栗子11元斤,很实惠了。农贸中心的卖场除了有一栋砖混综合楼,一个大铁棚外,还留存着两个七、八十年代的砖木瓦棚,且相当坚实。如今,此种老棚在广西的乡镇一级,已是不多见了的“古懂”。难道是传说中小城古建工艺的真传么?

那么恭城的经典古建“三庙一馆”究竟有什么特别?

(接下一篇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