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墓(广东发现张九龄墓志)

说起唐代的贤相,人们会想到魏徵、房玄龄、姚崇、杜如晦等,而有一位虽不像他们那样出名,但为官期间兢兢业业,敢于犯言直谏,他也是最早预见日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狼子野心的人,他就是张九龄。

张九龄,字子寿,唐咸亨四年(673年)生于韶州(今广东韶关)一户仕宦人家。他的祖父、父亲都极富才学,家中藏书很多,张九龄少聪慧能文,9岁就能写文章,13岁时就是远近闻名的小才子了。

广州刺史王方庆看了他的诗文,称赞张九龄日后必能大用,事实也的确如此。长安二年(702年),张九龄进士及第,为校书郎,后登“道侔伊吕”制科。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以中书侍郎为相,位极人臣。

张九龄多次向玄宗进谏,劝导他不要沉迷享乐,宠信小人,这令玄宗非常不悦。李林甫抓住时机,纠集同党上书弹劾他,张九龄因此被贬,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张九龄逝世,被追封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

张九龄是中唐以来才学、为官、人品、名望“四绝”的名臣,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位诗人,并不了解他原来也是一位忠臣良相,只吟诵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忘了他的远见卓识。

张九龄死后归葬老家,皇帝敕令集贤院学士、东海县开国男徐安贞撰文,宫廷书家书丹,为他立了墓志。《张九龄墓志》全称《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公阴堂志铭并序》,长85厘米、宽83厘米,1960年7月出土于广东韶关罗源洞张九龄墓,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这方墓志被学界称为“南方书艺最精致的唐碑”,也是岭南地区最为完整的唐代出土石刻铭记。此墓志由志盖、志身两部分组成,志盖无文字,四边阴刻十二生肖图。墓志共18行、满行18字,总计276字。

有学者认为,此碑撰文者和书者可能都是徐安贞,他官至中书侍郎,张九龄任宰相时,徐正是张九龄的属僚,对张九龄极为了解和敬佩。《张九龄墓志》以楷书写成,又融入几分行书笔意,取法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

此碑笔画瘦劲硬朗,字字精金玉美,既有筋骨又不失婀娜,刚柔并济,收放自如。转折处方圆兼备,结字舒展,欹正交杂,平险结合,雅丽大气,令人赞叹,学习唐代楷书可以临摹此碑,每个字都是“教科书级”范本,学习通透,技艺必有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