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远一隅,有一座形似卧佛的小山,名为南台山。相传,当年有一名高僧因机缘巧合来到此地,正欲觅一处地方小憩,忽而闻到浓烈的米酒香味,从而寻到南台酿酒坊,忍不住破了戒,尽情狂饮起来,不料在西天霞光如火时,高僧醉倒了,就此躺下立地成佛,躺下的佛伟岸的身躯,化作了连绵不绝的群山……”
伴随着导游的生动解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漫步南台山,在一个个奇闻轶事和动人传说中,不断加深对平远这座小城的印象。
有“世界第一天然大佛”之称的南台山,是平远当地重要的丹霞旅游资源。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有“世界第一天然大佛”之称的南台山,是平远当地重要的丹霞旅游资源。这是由陆相红层构成、以陡崖坡为特征的地貌,因构景独特、观赏性强而独具特色。据统计,梅州共有6处丹霞地貌,其中4处分布于平远,已形成旅游景区的有五指石、南台山以及大河背。
今年国庆假期,平远县牢牢抓住梅龙高铁开通及文旅需求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在假期前举办丹霞旅游发展研讨会,假期期间积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精心策划文旅活动,以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游客新需求。
仅7天长假,全县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1.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7.24%。在其中,平远独特的丹霞地貌资源功不可没,引领当地文旅产业走出一条“破圈”之路。
创品牌
深挖特色破同质化
提到丹霞地貌,人们大多先想到甘肃张掖市内,祁连山脉北麓的七彩丹霞,那一抹让人惊叹的彩色。而在距离张掖2000多公里,闽粤赣三省相交处的平远县,却有着一处与张掖的七彩丹霞完全不同的丹霞地貌——不仅被绿色的植被所包围,且所有的山头几乎都是如手指般的圆柱体。
平远五指石,岩崖峻峭,形如伸展的五指,拔地而起,直刺云天,故得此名。其中,有由宝鼎石(拇指)、罗汉石(食指)、天竺石(中指)、降龙石(无名指)和宝盖石(末指)组成。内有“五奇”“八景”等胜景60多处以及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
平远五指石,岩崖峻峭,因形如伸展的五指,拔地而起,故得此名。宋志锋 摄
“丹霞地貌是平远重要的旅游资源,然而平远周边不乏顶级的丹霞地貌,如自然和文化双料世界遗产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虽然景观各具特色,但拥有丹霞地貌这一共性。”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少华认为,重视同质旅游资源较多的问题,在同质中提取闪光点,寻求突破,是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关键。
的确,在当今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少地区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具体表现为景区玩的一样,吃的一样,甚至连表演都一模一样。没有创新,没有特色,必将出现游客“一轮游”现象。
如何在同质产品中创新,做到一枝独秀,为游客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文旅体验?
王少华建议,平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重视品牌创建,深挖自身特点,明确主题、保持特色、重点培育。“内涵方面,要花精力、多角度去讲好五指石、南台卧佛的故事;生态方面,要认识到平远较周边其他丹霞地貌区,植被更加发育,绿色丹霞、生态丹霞是一大特色;文化方面,在平远,客家文化与丹霞相融在一起。如何去挖掘、去发现、去深化,为旅游而用,同样需要做许多工作。”
以五指石、南台山为例,均为平远高等级的旅游资源,不仅具有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景观本身就足以吸引游人前往观光游览,由此形成平远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地貌景观之外,平远还叠加着生态丹霞、绿色丹霞、文化丹霞。游客在观赏五指石丹霞美景的同时,还能够欣赏到茂密的森林、岩缝中顽强攀援的古藤;游客在眺望南台山丹霞卧佛的同时,为大自然的奇妙工笔而感叹折服。
而丹霞景观与客家文化是打开平远旅游发展的密钥,两者的相互融合使平远旅游产品不局限在观光这一最初级的层面,而是依托大景区市场效应,将旅游拓展至平远客家的城镇、乡村、田野,让游客在饱览平远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客家人的真诚、好客、朴实,感受到城市里无法得到的宁静、随心、浪漫。
“由此可见,平远丹霞的宣传主题侧重点应该是‘丹霞+文化’,包括客家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王少华说。
强基础
推动旅游品质提升
跟随游人的脚步攀上秀美壮丽的山峦,悬崖玻璃栈道、天空之镜、金顶佛手等网红打卡点趣味非凡;午后来到五指石景区,乘坐高空缆车观览湖光山色,徒步山间小径探索丹霞山景;傍晚入住温泉旅馆,十分惬意……国庆假期,深圳游客刘女士对平远的优美自然风光和优质旅游体验赞不绝口。
南台山是粤东八大名胜之一,平远县依托这一资源建立了南台山森林公园景区,规划面积2073.2公顷,包括南台山卧佛景区、石龙寨观佛景区和程旼纪念园景区。
游客在南台山网红打卡点之一——天空之镜拍照留念。冯锡权 摄
“近年来,我们尝试将南台卧佛山、相思谷、五指石等自然景区合并经营、串珠成链,针对游客需求推出不同的旅游套餐,不仅要将景点串起来,还要谋划更多精品化、差异化项目来留住游客,受到潮汕、江西和福建等地游客青睐,带动了不少客流,达到了不错的效益。”广东卧佛山养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裕华说。
王裕华告诉笔者,今年,企业抢抓梅龙高铁开通机遇,充分利用省广播电视局等帮扶单位的宣传渠道,快速扩大景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挖掘开发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实现景区联动一体化运营模式,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高等级的大景区建设是远程客源市场的重要吸引物,也是县域旅游大发展的支撑,是旅游产品得以拓展、多样化的基础,拉动旅游经济引擎的爆发点。业内人士认为,平远有建设高等级大景区的资源基础,在现有基础上,可分步骤拓展、创建和提升五指石、南台山等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平远丹霞旅游的支柱。
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小康认为,平远在大力挖掘和梳理丹霞地貌景区资源的同时,要走服务精细化的路子,“平远的景区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如何完善配套设施,如何让旅游解说更系统更科学等。”
县域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够齐全,是平远全域旅游长期以来发展的主要堵点。近年来,平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推进平远县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打通了多条旅游公路,不断提升旅游产业服务质量。
同时,平远积极落实梅州市招商引资及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奖励的各项政策,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旅产业发展,完善全县文旅基础设施。
除提升硬件外,平远文旅频频发力,从面向平远市民免景区门票扩大到对梅州市民实施免大门票政策,同时制定面向全省各地市轮流实施免大门票政策等优惠措施,吸引周边、珠三角及全国的游客来到平远观光旅游。
“平远正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提质升级,串联县域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特色产品商店等资源,探索构建‘全民导游’模式,让来平远的游客深刻感受到‘大美平远’的温暖和热情。”平远县委书记、县长周小勇表示。
促联动
“抱团取暖”拓出新路
凭借地理区位以及文化上的天然联系,今年9月底,平远联合闽粤赣多家景区代表召开了一场龙龙高铁沿线丹霞旅游发展研讨会。
会上,平远与包括汉仙岩、青龙岩、霍山、冠豸山、越王山、丹霞山等多家景区达成共识:加强区域合作,“抱团取暖”谋求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紧抓龙龙高铁梅龙段开通机遇,破解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大河背是全国第680处丹霞地貌风景区,坐落于平远县中行镇,这里群峰突兀,山清水秀,层峦叠翠,风景迷人。李程 摄
事实上,这并不是平远第一次尝试与周边地区在文旅发展方面抱团合作。早在2017年,第十七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就在平远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通过调研考察,深入挖掘平远丹霞山水人文资源,为平远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平远县委、县政府也在这之后抓住机遇,坚持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丹霞地貌,打造特色丹霞地貌景点,经过7年不懈努力,平远丹霞地貌景点又增加了2名新成员——大河背景区和南台卧佛山景区,旅游产业越发壮大。
当今,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任一地方的单一旅游资源都难以全方位满足游客需要,且伴随行业竞争加剧,区域旅游保护主义、分割旅游精品线路、与邻区重复建设等现象也大大制约了地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区域联合既是当下的现实需求,也是立足于长远发展。
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观志认为,平远县乃至梅州市最靠谱的客源市场是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就是珠三角城市群。平远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紧跟政策、聚焦主题、紧抓产业,重点围绕国家政策支持、省市决策部署、平远县发展和民生实际,力争把更多强基础、管长远、利全局、惠民生的高质量资源开发利用起来。
王少华则认为,平远可考虑加强省际协作开辟跨省线路,“赣州市、梅州市和龙岩市组成赣粤闽三省边际,具有共同的特点,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同时这几个地方都是客家人主要集聚地,除客家侨都惠州外,客家摇篮赣州、客家首府长汀(龙岩)和世界客都梅州在文化上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专家建议,各地在挖掘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的同时,抱团取暖、相互协作、相互宣传,通过协作相互输送游客,推出共同旅游线路,通过协作建设研学基地,开发研学项目,设计研学方案。
作为龙龙高铁沿线丹霞旅游发展研讨会的东道主,平远县当前正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创新开辟全域旅游一体化运营发展路径。“接下来,平远将结合本次研讨会精神,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创新挖掘‘丹霞+红色资源’‘丹霞+客家文化’‘丹霞+古村落’等模式,强化各景区主题特色、旅游功能,形成差异互补,加强区域协作,提升旅游吸引力,全力推动平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旺县。”平远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琼宏表示。
■他山之石
韶关拟打造丹霞山为世界级景区
今年9月,由韶关与祥源控股集团合作的丹霞山文旅综合体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5.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将打造集生态旅游、亲子休闲、浪漫度假、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并包含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展览、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展示、丹霞文化数字产品沉浸式体验等配套功能,项目计划在2026年7月全面建成运营。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山是韶关最核心的旅游资源,每年到丹霞山研学、科研考察的人数超15万人次。
如何把世界级旅游资源打造成世界级景区?韶关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高端会议酒店、更新索道缆车、新增上山扶手电梯、建设博物馆等项目,深入挖掘丹霞山自然观光、摩崖石刻、研学、康养资源,做好丹霞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
“丹霞山是我喜欢的地方,也是祥源控股集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我们将力争把丹霞山打造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精品文旅项目,给游客提供真正好玩、喜欢来、常常来的项目。”祥源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发祥说。
剑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韶关签约文旅产业项目244个、总投资额132亿元,新建酒店12家、民宿64家。今年暑假,韶关出台“引客入韶”“0元畅游景区”等激励措施,有效激发了文旅消费潜力,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增长35%,其中丹霞山增长56%、云门山景区增长56%、珠玑古巷·梅关古道增长103%、丹霞灵溪景区增长287%,极大促进了文旅市场的健康发展。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何苑妮
通讯员 吴辉燕 袁志鹏
【作者】 何苑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