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白 海派重彩 《春映步高里》2009
中国拥有久远而美丽的本土建筑传统,传统建筑的生命力,体现在它与中国哲学、文化、艺术一致的理想和追求上。而西方建筑,则讲究宣扬一种思想,展现人为的美。上海的石库门向来讲究中西结合,步高里,便是这种中西建筑文化的继承的载体之一。
步高里
位于黄浦区(原卢湾区)陕西南路和建国西路交界处的步高里,有一个十分标致的门面。中国式的牌楼顶着斗拱与飞檐,在近9米高的门楼上,同时刻着秀润的黑体字中文名“步高里”与法文名“CITE BOURGOGNE”。译作勃艮第。因此步高里也被称之为“勃艮第之城”。
它彰显着此地纯正的法国血脉——曾经位于法租界的步高里,由法商万国储蓄会子公司上海建业地产公司建造,而建业地产公司在开发步高里的同一时期,还建造了位于它西面约千米左右的另一个著名石库门里弄,建业里。
步高里的走道
对于旁观者而言,建筑不仅体现设计师的智慧,还会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
建于1930年的步高里,共有石库门建筑78栋,皆为二层的红砖木结构。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群,它自然是具备无尽风采。红墙瘦瓦蕴藏着曾经的风华绝代;古色古香的石库门记载着上海的城市记忆;错落有致的布局流露出弄堂人民的生活情调。精致的雕花窗户,漂亮的红色屋檐,组成了它独有的魅力。只是对于生活在里面的人,用来过日子却稍微显得有些窘迫。因为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煤气设施,旧式里弄的开放性让个人隐私的保护都略显有些局促。因此,如果你在那里待过一段时间,就能常常听到生活在步高里居民们的叹息声,那是现代人民在古老弄堂里的鲜活演绎,是割裂不开的历史沧桑与新时代高速发展的碰撞。
当然,这一切在步高里它那深藏在建筑形式背后的人文历史和内涵面前,就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晾晒在外头的衣物
作为众多名人的曾经的居住地,步高里记载了太多值得回忆的东西。其中就有住在32号的顾静鹤。
顾静鹤是上海民鸣剧社演员,(民鸣社是由著名艺人张石川和郑正秋主持的演艺团体)参演了不少文明戏。诸如《老少易妻》,《活无常》、《杀子报》、《二百五白相城隍庙》等。像顾静鹤这样的艺人在步高里还有。如国立戏剧学校剧团的负责人余师龙,他时常参与吴祖光、曹禺等大家共同演出(吴祖光当时是戏剧学校的校长秘书,曹禺是教务长),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余师龙作为导演之一的《凤凰社》。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抗战为题的多幕剧,1937年首映后引起极大轰动,后成为抗战以来演出最多的大戏。
随处可见的老式物品
著名作家巴金也曾是步高里的一位住户。1932年2月5日巴金在历经周折之后入住步高里52号朋友家里。在这一个月当中,巴金积极投身到各种反对日本侵略活动中。并且创作了著名作品《海的梦》。2月底,这部讴歌奴隶起义驱逐占据者的小说脱稿,旋在5月分创刊的施蛰存的《现代》上,分载了三期。《海底梦》结稿,同年5月至7月在《现代》杂志上连载。一个月后巴金搬到了环龙路志丰里(今南昌路148弄)舅舅家。住到上海老弄里的巴金不仅潜心创作,还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海派文化,成为了一名克勒。
步高里:新时代的旧辰光
此外,步高里还住过许多名人雅士,比如23号就住着一位中国最早的民族橡胶业主之一的毛文志,31号住着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陶筱园,41号住着辛亥老人卢月波等等。在历史车轮下,他们支撑起了步高里的人文腰杆,成了步高里文化风韵的根。
而今,作为上海石库门的代表,是谁把原指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地勃艮第的“Bourgogne”翻译成富有中国吉祥寓意的“步高里”已无从考证。只是身为上海的千万老弄之一,步高里不仅记录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特点,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光景。
李守白 海派剪纸 《春映步高里》2011
· 版权说明 ·
相关图片来自于李守白与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