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东临高加索山脉,西望巴尔干半岛,南眺小亚细亚,北接亚速海。向东,可经由高加索地区扼控中亚、北亚和阿拉伯世界;向西,可突入巴尔干半岛直抵中西欧文明腹地;往南,可穿越土耳其海峡切断欧亚大陆线联系;走北,则可直趋整个东欧大平原。
从地理位置来看,克里米亚半岛与乌克兰仅有一条数公里宽的地峡相连,而其东部与俄罗斯相隔最窄处的刻赤海峡也仅距4.5公里,南北又被其隔离成了黑海和亚速海。
这样孤悬于黑海以北亚速海以南的半岛,因其战略位置的极其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历史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为了能将这个战略地缘位置险要的半岛收入囊中而不惜大打出手,甚至俄罗斯与土耳其两国就曾围绕着克里米亚问题进行了长达百年的俄土战争。
克里米亚半岛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大约公元7世纪左右,活跃于中亚、西亚等地的斯基泰人逐渐取代凯尔特人成为岛上的主要住民。此后克里米亚半岛相继被希腊人、哥特人、匈奴人、可萨人、拜占庭人占领,岛上的居民换了一茬接一茬。直到蒙古帝国崛起以后,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在西征中大破拜占庭人,原先被拜占庭人控制的克里米亚半岛开始纳入蒙古人的势力范围之中。
公元1243年金帐汗国建立后,克里米亚半岛被纳入金帐汗国的版图之内,蒙古人逐渐与岛上的突厥人等其他种族相融合,鞑靼人至此成为半岛上的稳定住民。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的蒙古帝国分崩离析后,四大蒙古汗国中的金帐汗国在强撑了两个多世纪后也走上了崩溃灭亡的道路。
拔都的兄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见此便趁势脱离了金帐汗国,并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
克里米亚汗国建立后,内部争权夺利的问题依旧非常突出,奥斯曼土耳其人趁机介入克里米亚汗国内部事务,自此,克里米亚半岛实际上已经沦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势力范围。
也就是在此前后,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人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进程,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怂恿和庇护之下,克里米亚汗国开始不断东扩,希望以此将伊斯兰文明传播到更遥远的东方地区。
1512年,克里米亚汗国突然向莫斯科发起进攻,在一番大肆掠夺后,鞑靼人满载而归,从此莫斯科大公国与克里米亚汗国成为不共戴天的世仇。
从17世纪到19世纪以来,俄罗斯与土耳其围绕克里米亚半岛等问题,进行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百年俄土战争。期间双方大打出手,俄罗斯为实现控制克里米亚半岛获取永久不冻港,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血战无数,光是重大战役就高达12次之多。
在俄土敌对的惨烈厮杀中,双方互有胜负,但就整体来看,俄罗斯胜多败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几番血拼后丧失了大片领土,俄罗斯帝国则在1776年赶走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克里米亚半岛随即并入了俄罗斯帝国的领土。
尽管俄罗斯帝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下了克里米亚半岛,但生活在岛上的主体居民鞑靼人并不买俄罗斯帝国的账。他们为了摆脱沙皇俄国的统治,不断发动各种起义和暴动,并暗中积极勾连西方国家介入克里米亚问题。
可鞑靼人的反抗却并没有取得任何的实际效果,直到俄罗斯帝国灭亡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依然没能摆脱沙皇俄国的控制。
迥异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世仇的积怨都使得鞑靼人为摆脱斯拉夫人的强力统治而苦苦探索挣脱之道。
就在鞑靼人企图被统治的命运之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军百万大军以闪电突袭的方式不断向苏联境内长驱直入。
这一时期,克里米亚半岛作为战略位置极其险要的地区,自然是苏军严防死守的重要防线。
然而,凶残的纳粹德军的袭来不仅没有让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恐惧,反而对于德军的入侵他们夹道欢迎,并与德军勾连一处充当起了入侵苏联的帮凶。
在“鞑靼军团”的帮衬下,德军最终攻克克里米亚半岛上的瓦斯托波尔要塞,克里米亚半岛完全落入纳粹德军之手,鞑靼人在德军的控制之下,取得了所谓的短暂“自由”。
然而,鞑靼人的“自由”并没有持续多久。1944年,苏军重新夺回克里米亚半岛上的瓦斯托波尔要塞,并逐渐将德军驱逐出了克里米亚半岛。
苏军光复克里米亚半岛后,斯大林以鞑靼人与德军合作为由开始将大批鞑靼人远迁至西伯利亚和中亚等地。同时,为了确保克里米亚地区的长治久安,大量的苏联移民纷纷涌入该地,至此,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居民结构逐渐变成了以俄罗斯族为主体。
二战期间,德国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视察鞑靼合作者
然而,克里米亚半岛的多舛命运并没有就此结束。1954年2月,为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克里米亚半岛划归乌克兰。
此时,克里米亚半岛的划归只是在苏联内部进行,俄乌都是一家人,并没有触及整个苏联的实际利益,因此就不存在任何纠纷。
可苏联解体后俄乌分家,苏联这个大家庭没有了,俄罗斯人这才意识到克里米亚半岛恐怕是很难再要回来了。
俄罗斯人耗费百年时间,以无数人的流血和死亡为代价换来的克里米亚半岛,最终却变成了为他人做嫁衣的悲剧,这是俄罗斯人万万不能接受的。
因此,当俄罗斯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在1992年又重启了苏联将克里米亚半岛划归乌克兰的合法性的问题审查,并最终认定当年苏联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程序。俄罗斯一些政党和团体甚至打出“克里米亚,俄罗斯人的克里米亚”、“俄罗斯人不放弃任何一寸神圣领土”的口号。
俄罗斯联邦对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念念不忘,那么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居民又是什么想法呢?
实际上,克里米亚半岛自俄罗斯帝国时代并入以来,沙皇俄国就开始向克里米亚半岛移民,到了苏联时期,经过原住民的迁出和大量俄罗斯人的迁入,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居民主体完全变成了俄罗斯族。
也就是说,只要俄罗斯愿意张开双臂真心实意欢迎克里米亚半岛回家,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俄罗斯人也将会毫不犹豫再次投入到俄罗斯怀抱的大家庭中来。
这也是后来克里米亚半岛能再次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民意基础。
除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俄罗斯族占据了主体地位的优势外,事实上,岛上几乎所有居民的生活过得都并不如意。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半岛尽管处于乌克兰的治下,但克里米亚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萎靡不振。这种现状持续了很久,直到2013年,克里米亚的人均工资水平仍不到俄罗斯的40%。
据俄罗斯统计的一项数据显示,在克里米亚回归到俄罗斯前夕,克里米亚的区域总产值大致是俄罗斯的25.6%,投资也只占到了俄罗斯的31.3%,但其生产总值贡献率却占到了整个乌克兰的3%。
换而言之,克里米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它还要反哺整个乌克兰的经济发展颓势,这自然就引起了克里米亚半岛上所有居民的极大不满。
姑且不论民间亲俄的意愿和多年以来克里米亚糟糕的经济发展状况,克里米亚政治精英阶层一直以来都对乌克兰高层的涉俄政策颇有不同看法。
苏联时代划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物资供应便利等角度来看,更有利于整个克里米亚半岛。但后苏联时代的克里米亚不仅没有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克里米亚政治精英阶层甚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
1995年3月,乌克兰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力度,先后废除了克里米亚宪法和撤销克里米亚总统设置,并下令将克里米亚完全置于乌克兰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之下。
在乌克兰铁腕手段的压制下,克里米亚人民无权决定自己的道路和命令,被打压的克里米亚阶层多次呼吁乌克兰放松管控但始终被乌政府无视。
政治精英阶层的打压自然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弹,更何况克里米亚半岛上亲俄人数占据绝对压倒性优势。于是在俄罗斯的呼唤下和克里米亚半岛人民的强烈回归愿望面前,克里米亚政治精英阶层完全倒向了俄罗斯。
最终,在2014年3月份,克里米亚居民以97%的高票率宣布加入俄罗斯“叛离”乌克兰,成为了俄罗斯联邦下的一员。
克里米亚“主动”加入俄罗斯后,俄罗斯方面高度重视。为此,俄罗斯立即全面展开行政体系、法律体系、发展规划布局与调整,以期让克里米亚及早融入进俄罗斯的运转体系当中。
2014年8月7日,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批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2020前社会经济发展联邦纲要》作为促动发展的计划书。
根据此纲要,至2020年前,联邦将总投资达7000亿卢布 (约合200亿美元) 来助力克里米亚的发展,其中,俄联邦预算拨款6600亿卢布 (约合189亿美元),主要用来于刻赤海峡大桥修建、公路和港口修复、能源和水供应、高科技技术和工业园区建设、卫生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俄联邦的努力之下,2015年至2017年,克里米亚的经济增速水平分别达到了8.5%、6%和10%,已经远高于整个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水平。
时至今日,在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8年后,克里米亚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旧以较快地增速向前推进,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在持续改善。
而作为当地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农业,由于逐渐被批发贸易业取代,农业生产值从2014年的440亿卢布,下降为2016年420亿卢布,两年时间减少了净20亿卢布。同时,旅游观光产业也在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曾迎来短暂的爆发。
今天的克里米亚普通职工工资大部分平均都在两千至三千元左右, 医生的工资一般在三千至四千左右,教师的人均收入稍逊于医生,但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八小时工作制,并且都能享受到法定节假日和各类宗教节日。
然而,俄联邦在克里米亚半岛取得不俗治理成就的同时,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仍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克里米亚地区的通讯、运力、人员流通依然有着亟待改善的不足之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克里米亚地区将会奔向美好的明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将更上一层楼。
总之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克里米亚在俄联邦的治理之下相信会创造出更好更快的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