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师热议《教育家》杂志第六期线上圆桌论坛
思政教育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家》杂志第六期线上圆桌论坛上,嘉宾们就新时代如何上好思政课展开讨论。哈尔滨市校长发展共同体的校长、教师们收看了本次论坛,并写下了自己感悟。
多种方式做好思政教育
此次论坛,历时近三个小时,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八位教育专家针对四项议题,结合疫情、国情、校情、生情,展开了深入的剖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是落实思政课的全员性,提炼育人目标。二是落实思政课路径,提炼中国精神。三是落实思政课内容,提炼育人功能。
扎实做好如上三点,才能真正让思政课成为点亮学生心灯,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光明之课。
——哈尔滨市通河县第六小学校校长 马文红
小学阶段开好思政课,我认为需要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一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多采取感悟式、体验式的思政课,通过浸润式的教育寓教于乐,让学生加深印象。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身边故事,编写思政课故事读本,通过一篇篇生动的故事、一件件鲜活的事例,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深刻理解思政教育内涵。
——哈尔滨市阿城区实验小学校校长 潘丽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要努力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必须转变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生活即教育,不仅思政教师要带头转变观点,创新教学模式,及时、即时捕捉当下抗疫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更要实现全员思政、全时思政、全科思政。立足当下,将思政教育与网络课程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好线上思政教学活动,让空中课堂成为教书育人的新阵地。放眼未来,落实立德树人,是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根本保证。
——哈尔滨市道外区顺迈小学校长 李德真
思政教师要当好学生“领路人”
作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有亲和力,课堂教学要做到“活、实、新、深”。活,就是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可借助故事、影视作品、录音录像、讨论辩论、社会实践等,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感到有趣有味。实,就是讲真话、讲实话、举实例,让学生信服。新,就是贴近新时代,研究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注意同社会、家庭教育、各科教学相融合。深,就是要有针对性,紧密联系实际,给学生解思想扣,由浅入深,把到道理讲明白,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入脑入心,成为学生欢迎的热门课。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校教师 杨璐璐
思政课并不是单纯讲授一门知识,也不是教授一项技能,而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将思政课理念融入到各学科中,实现知识传授与言传身教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能否当好学生的“领路人”,能否为孩子们点亮一盏明灯,需要思政课老师从课堂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都要过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言传身教,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因此,在思政课的实践中,教师们不仅需要理论积淀深厚的“大师”,也需要能叩开幼小心灵、走进中小学生思想深处的启蒙者;教师们不仅要守正创新、去伪存真,还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思政课才能变得更有亲和力,更能照亮人心。
——尚志市亚布力镇中心学校校长 赵明友
将战“疫”故事转化为思政教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中,思政课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对于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言,思政课不能“曲高和寡”,而贵在“润物无声”。
在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他们为疫情防控默默奉献、无私无畏。正可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这群可爱的人们替我们负重前行!特殊时期,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学校利用每周一线上云升旗时间,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战“疫”故事,转化为鲜活的思政教材,向全校2500余名师生娓娓道来。一句句生动话语,牵出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疫情下的家国情怀令学生们印象深刻,也带给他们别样的思考和感悟。
——哈尔滨市大同小学校校长 李文学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中国,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各行各业工作者挺身而出,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谱写着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疫情防控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为了培养雷锋学子的责任意识、爱国意识、生命健康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我校少先队通过线上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新冠肺炎”的起始,追踪“新冠肺炎”的发展,认识阻击“新冠肺炎”的战士,致敬抗疫英雄。
这场疫情为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悟疫情防控中所见所闻,认识到保护自己就是对他人负责,懂得努力学习,长知识、学本领,长大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哈尔滨市雷锋小学教师 杨影
论坛回顾:
议题一
议题二
议题三
议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