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山,古名欧山。位于永修县西南部,属于九岭山脉北段,主峰海拔925.6米。相传秦兼并六国时,楚怀王被骗入秦,楚将欧岌为保护其后裔康王避难,入此山,后修炼得道。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称此山为“欧山”。唐代,人们又以“山势雄伟高峨,常为云雾所抱”,将欧山改名为“云居山”,简称“云山”。
云居山,林木葱郁,古树参天。既有唐代的无心杏,又有罕见的百乐树、香果树;既有传说为月宫嫦娥失手落下白玉盆所化的“明月湖”,又有相传由五位神仙跃入深渊变成的“五龙潭”;既有嶙峋怪石,又有奇峰异洞;而山上的“真如禅寺”,更是蜚声海内外。
据记载,真如禅寺建于唐宪宗元和初年(806—810年),初名“云居禅院”,开山祖为道容禅师。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亲书“真如禅院”的匾额,才以“真如寺”之名沿袭至今。
进真如寺,首先要过“赵州关”,此关为山之隘口,现为真如寺的山门。穿过山门,顿觉豁然开朗。但见四周群峰拥抱,中间小盆地里面,庙宇碧瓦红墙,田园谷黄草绿,小桥流水,清幽绝俗,使人恍若进入了仙境。
此地近处有一湖,形如皎月,而得名明月湖,又叫“放生湖”,面积十余亩,湖水清澈如镜,不染纤尘。每当日出,金光荡漾,遥射山门,寺楼山影,倒映其中,蔚为壮观。明月湖下端出水口处,有一花岗岩单拱石桥,桥下银珠飞溅,组成迷蒙细雾,中午阳光照射,可现出七色彩虹,因而称为“飞虹桥”。
过飞虹桥、双飞桥,右侧的山峰下,有道容禅师、海灯法师舍利塔;赵州关外还有道膺禅师塔、虚云老和尚舍利塔、海会塔等近百座古墓塔,足见真如寺昔日佛教道场之盛和历史悠久。
在寺门前约150米的碧溪之上,还有一座“佛印桥”。桥东南侧有一块较为平整的天然花岗岩巨石,人们称之为“谈心石”。相传桥为佛印了元禅师所建。当时,苏轼、黄庭坚等经常登山探访,佛印了元禅师每相送到这止步。有一次,禅师与苏轼两人坐于其石,促膝谈心,共说未尽之言。苏轼兴起,提笔在巨石上写下了“石床”二字。佛印了元禅师当即命人镌刻,以为纪念。后来此石淹没。1957年虚云老和尚主持疏浚明月湖时,掘得此石,清洗后置于佛印桥头,辟为一景。虚云有诗:“坡老崇佛夙愿深,谈心石上畅幽情。碧溪桥畔留古迹,云任卷舒本无心。四海欢腾尧天日,泽被苍生庆和平。信义真诚曾留带,云辟溪桥标印名。”
再往前走,经罗汉墙,但见二山门上高悬“真如禅寺”匾额。真如寺的殿堂建筑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为中轴线,两侧分别建有云海楼、虚怀楼、钟楼、鼓楼、客堂、功德堂、玉佛殿、伽蓝殿、禅堂、法堂、祖堂、方丈室、大寮及虚云老和尚纪念堂等二十多座殿堂,房舍142间,总建筑面积超过两2万平方米。这里常住僧众100多人。他们坚持“农禅并重”、“躬耕重振旧身家”的佛教传统,自行耕作,“以庙养庙”,共经营山林土地3700亩,粮食自给有余。和尚不杀生,田里不打农药,生产出的稻谷和蔬菜没有任何污染。我曾在庙里吃过几次 “斋饭”,感到饭菜十分可口,别有风味。
真如禅寺历经唐宋鼎盛时期后,七劫八难,几于荒废。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一诚大师主持下,该寺才得以修复。现在的真如寺,不仅新塑佛像240余尊,藏有《大藏经》、《严华经》、《房山石经》和高3.6米的大玉佛,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造的千僧锅,还有距今1120多年道膺禅师亲手所植的银杏树;不仅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对外开放的寺庙,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更由于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和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在此弘法中兴,而使这里闻名国内,远播海外。
欲上云居山之巅五脑峰,从虚怀楼起步,绕过一块块田地,穿过一片片毛竹林,然后沿着长满松林的山脊,由东南向西北攀登,3公里路程不到1小时即可到达。主峰海拔925.6米,因与周围的四峰并列而称“五脑”。站在峰巅之上,东观沃野千里,鄱湖浩淼;北望庐山西海泛波,修河环绕;南眺“云居山庄”,楼阁相连。百里云居,层峦叠翠,蔚为壮观。云居山,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渊源的佛教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神奇的旅游景点,值得大家去游览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