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市(南平市迁址建阳的主要原因真是令人想不到 延平独自也能发展得好)

在我开始制作延平区节目的时候,其实内心是很纠结的,想把封面的大标题写成南平市,可大脑中严谨的那一部分劝我不要这样做。

本文视频版本: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福建省延平区(中)

毕竟有着“平定南疆”之意的南平市已于2020年1月2日正式搬到了建阳区,哪怕延平人有再多的不舍和留恋,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地习惯这样的客观现实。

到底是出于哪些考虑,叫这个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地级市选择了北迁至建阳这条道路呢,建阳区真的就那么适宜南平市今后的长远发展吗?这些都是我本期将要讨论的话题。

大家好,我是刘峻言,接上一集,本集我将继续带你们认识南平市的原驻地延平区。

如果你问我建阳和延平哪座城市条件更好的话,我还是更偏向于这个已经倾尽资源培育了数十年之久的延平。

直截了当先谈城市建设的话是不公平的,因为建阳区虽然已跃升为地级市,可才刚刚起步的她依然包裹着一层县级市的外衣。那我就先从延平的交通优势说起。

我们知道,闽北城市的建制始于东汉末年,先有了福建的第一城—闽越国的都城东冶(今福州)。

闽越被灭国之后,福建就被东吴占据着,为了平定山区的原住民,孙策、孙权逐步加强了对福建的管理和开发

这个时候,福建仅有的十个县里,有八个都在闽北。在这片被武夷山脉环抱的闽地,相互往来通过水路无疑是最简单便捷的选择。

而唯一能将邵武、将乐、建安(建瓯)、建平(建阳)甚至是侯官(福州)等县城联系到一起的,就只有水网汇集在一处的南平了。

在古代就是交通枢纽的南平,哪怕在陆路运输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是不遑多让。

相信很多搭乘高铁去过延平区的人都会留心到途中那些孤独矗立在闽江中央的墩柱,虽然这些墩子已被废弃,可它们均为南平交通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在江面宽敞处那些矮胖墩柱的俗名叫“羊圈”,这里的“羊”指的就是旧时民众运输货物的工具—木筏。

福建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在禁止乱砍滥伐通知下达的前夕,林木资源如同矿产资源一样,也是城市营收的支柱产业。

民众在山上砍伐完木材之后,可以直接将其运抵河边,扎在筏上以待出售。哪怕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扎排筏运依然是闽北林区将杉木运抵闽江口的主要方式。

由于这里的江面滩险流急,随时都有可能筏翻人陨。因此在特定的航道建造了许多类似桥墩一样“羊圈”,有助于放排的民众拴住木筏,安全避险。

在上游两公里处高铁桥的下方,有一排瘦高一些的桥墩,它们就是1958年建成的闽江第一座铁路大桥的残基。

我上一集结尾说的在“火”字上加的那一横,指的就是这座桥。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福建第一条出省铁路“鹰厦铁路”的全线通车,鹰厦铁路的“入闽第一站”来舟站就设在延平区西部富屯溪的拐弯处。

那个时候,就连省会福州市都听不到火车的轰鸣声。

为了连接到省会福州,紧接着,福建出省的第二条通道峰福铁路正式营运

延平东站(原南平南站)成了这条铁路的重要节点。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后,福建省的铁路枢纽就在延平区。

现在,延平区境内共有五条铁路干线经过,分别是鹰厦、峰福、外南、合福以及南龙铁路。

随着过境的铁路越来越多,有新设的,自然也就会有废弃的,你要是在延平区的郊外闲逛,一定会发现多处废弃的铁路隧道和桥梁的遗迹,有些已被改成了公园和长廊。

正是这些四通八达的铁路,造就了如今延平区殷实的基础。

纵然延平有种种得好,可是城区中可建设用地太过狭小的这个事实却是难以改变的硬伤。

你要是朝着河对岸看,为了给沿岸的公路让路,很多楼房都已经建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方。

它们的前半只“脚掌”紧紧地抓着地面,后面的“脚后跟”已经悬在空中,幸好它们都穿着一双极细的高跟鞋,深深地插入到河床深处的地基里,才叫这些沿江房屋得以存续

。有些楼层还设在路面之下,你以为刚进入楼栋的你在一楼,实际上你却在四楼。

那么住在靠山一侧的居民就会更方便吗?实际上并没有。

有些在山坡上居住的人还得要搭乘电梯回小区,然后还要在楼里再搭乘一次才能到家,真是够麻烦的。

本文视频版本:刘峻言航拍记录中国之福建省延平区(中)

有很多人就猜测是不是这里的可建设用地太少,才迫使南平市不得不搬到建阳?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可它并不是令这个地级市迁址的主要原因。

我上一集中讲到了与延平情况极其相近的另一座城市延安,为了解决土地不够用的难题,它选择了花费巨资,削山建城。

相比于延安,南平的财力完全可以负担得起这项工程,可南平并没有这样做,这是有着多重原因的。

首先,闽北自古就有着多座城市轮番坐庄的先例,当地人戏称南平为“散装”货。

南平市的行政中心常常由建瓯、延平、建阳、邵武这四个区市之间轮番坐庄,甚至还出现过其中三城“同时坐庄”,建宁府、南剑州和邵武军三分闽北的时期。

这些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因此并不是非常地悬殊,给了谁都不会叫人觉得奇怪。

而延安市是有着特殊历史地位的,搬到哪里都不妥,而且其他县市并不会比延安更好些。

说到南平迁址的最主要原因,现在公认的为:南平市希望凭借自身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周边各大县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果府治一直设在延平,则有些太靠南了一些

南平和三明这两座地级市中间夹的沙县太过高光。

而自身辖境内的邵武、光泽、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这六个县市却离这台“经济发动机”过于遥远,导致南平市整体的经济在福建省长期垫底。

权衡之下,南平市离开了这个各项指标都占优的延平区,只身前往建阳,期盼用自身的光热来温暖周边的县市,叫人不由得想为其点个赞。

节目的最后,我由衷地希望南平市的心愿能够达成,祝她在今后的道路上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