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的“周南”“邶”“鄘”“卫”“王”“郑”等篇章,到唐诗宋词中的名家巨匠,河南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河。
“郑州历史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的诗人和传世佳作。”中华诗词学会科创诗词工委副主任、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王国钦介绍,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等诗人的名字与郑州紧密相连,让郑州这座城市充满了诗意气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伴随着“诗圣”杜甫的声声思乡诗句,记者来到了他的故乡——郑州市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里,是杜甫出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光的地方。
走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故里,仿佛瞬间“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与沧桑的岁月。
杜甫故里景区是演绎杜甫真实人生的园林式人文景观,集观光游览、朝拜纪念、修学教育、文化体验等于一体。一尊高大的杜甫雕像屹立在园区中央。他目光深邃、眺望远方,那神情似乎仍在为天下苍生忧虑。
园区内那座砖石结构的窑洞便是杜甫诞生之地。伫立在窑洞前,眼前仿佛浮现出幼年的杜甫在此嬉笑玩耍的画面,这片土地给予了他最初的滋养与灵感。
走进杜甫纪念馆,详细的生平事迹与诗歌创作历程展示,让人沉浸其中。“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篇篇诗稿,如同跳跃的音符,在观众耳边不时回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郑州市下辖的荥阳市,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刘禹锡和李商隐两位诗人。刘禹锡一生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境。他在荥阳创作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荥阳的美丽风光。
李商隐的诗歌以深情绵邈著称,他在荥阳留下了《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那优美的意境让人心醉神迷。
如今荥阳市为纪念这两位诗人,分别修建了李商隐公园和刘禹锡公园。
走进李商隐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大型雕塑《锦瑟》景墙,塑像中李商隐正抚琴凝思。继续往前,一支硕大的毛笔搁置在笔架上,旁边刻着《夜雨寄北》的诗句。公园内还建有灵犀广场、蜡烛广场、晚晴苑、霜月亭等。在这里,游客一边赏景,一边赏诗,沉醉在这诗意的氛围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为荥阳市的山水增添了几分灵秀之气。
刘禹锡公园充分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园林艺术,集古桥、假山、石雕、草木、湖泊于一体。漫步其中,仿佛重回大唐,邂逅“陋室主人”,感受着那份超脱与豁达。
荥阳诗词学会会长李润昌介绍说,诗词文化对荥阳人民的影响深远,荥阳多年来一直坚持让诗词走进基层。2009年,荥阳市被命名为“中华诗词之乡”。
“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郑州东南20公里处,具茨山一峰突起、陡峭险峻、层峦叠嶂;山下溱河、洧河蜿蜒流淌,两岸草木萋萋,风景如画。诗人白居易尽管只在故乡新郑市生活了12年,但对这片养育他的热土,白居易始终满怀热爱,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刻在诗人心中。
据《新郑县志》记载,离开家乡44年后,从苏州卸任返回洛阳途中,56岁的白居易特地取道新郑,来到溱洧河边,停留许久。面对满天晚霞,无限乡情涌上诗人笔端:“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新郑市辛店镇的白居易文化园,是新郑市政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2013年开工兴建的文旅景区,也是郑州市重点文化项目。漫步在园内,湖水波光粼粼,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沿着湖边的小径前行,一块块诗碑映入眼帘,上面刻着白居易的经典之作。
在新郑市欧阳寺村,欧阳修公园静谧而幽雅,欧阳修在这里留下了他晚年生活的印记。公园内,宋代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与绿树成荫的环境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宋代文人的雅集之中,感受到了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豁达心境。
除此之外,郑州市还有着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2023年9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并且评选出“郑州十大诗歌打卡地”。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郑州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加大对诗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深入挖掘诗词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将诗词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旅项目与活动。让诗词文化真正成为郑州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记者 张莹莹)(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