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呵呵
玉泉寺在中国佛教两千多年的寺院文化中辈分算不上很高,作为一个出身明代的寺院,600多年来,一直为尼众道场,这样的道场在全国可能也不多见。
明代的玉泉寺我没见过,但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寺院倒是见过不少,作为有古汉名城之称的老长沙,在明代时,想必已是商贾云集,初具规模了。那时老玉泉寺所处的天心区南门口区域,应该还是长沙城外的一个小山村,离长沙城至少还有半晌抬轿挪步的距离,寺院为何取名号玉泉,一种说法源于道教,但无史料可考,如果是立意于山情水意,那古时候南门口的风水一定很养眼。
据说,玉泉寺香火鼎盛时,寺院占地超过70亩,不知是哪位先人为主出资建设了如此大规模的寺院,并且是尼众道场,除了证明这位大户人家攒足了银两,或多或少也透露出玉泉寺的建造还藏着不少鲜有人知的秘密。
回眸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600多年光阴,也就那么几个朝代,几个历史惦记的人物刻在了青史上,而留存下来的寺院道场却是没有被尘土湮没的活化石,玉泉寺也一样,承载了几百年老祖宗的生命气息和人文厚重。
玉泉寺移址重建已是2005年以后的事,听起来是一种体面,但作为古汉名城一路走来的记忆,或多或少还是心存惋惜,怀揣对玉泉寺古往今来的好奇,我走近了玉泉寺!
新建的玉泉寺在天心区书院路西侧,寺院坐西朝东,很年轻的盘踞在地势偏低的江岸上,乍一望去,和当下众多的仿古建筑没有太大区别,没有传统寺院山门开阔,照壁澄心,披黄衫,飞檐角的庄严大气。近12亩的占地,在城市中心,且倚江而居,已显十分珍贵,可作为中式低层布局的道场,在四周高楼林立的环绕下,难免显得有些拘谨,面对四面而来的世俗侵忧,不知庙里的菩萨是不是也会略显心浮气躁。
站在寺院山门前方的马路边,听寺院里时不时飘逸而来的唱经声,望着行色匆匆的城市人流,心想能来寺院礼佛净心的一定不是平常客,至少心中得典藏一点归隐桃源的悠远。
坚愿法师个子不高,略显清瘦,笔直的腰板衬托出端庄的法相,在简单的寒暄中,法师便将我们的脚步引向了寺院的深处。
寺院建造采取方正三进、中轴对称的中式布局,以建筑为核心,以檐廊为纽带,依次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还有南北厢房、僧寮、斋堂、宝库等寺院配建裹在一起,五百罗汉青石造像则依地势很巧妙的以园艺方式供奉在藏经阁前的护坡上,主建筑灰瓦,白墙、黄窗、绛柱,在清新的阳光下,显得紧致又不失传统,平和中尽显端庄,和玉泉寺尼众道场的气格十分吻合。
寺院山门对联有两副,一副为嵌字联:玉映长天生紫气,泉入慧海济苍生,对仗工稳,稍欠禅意。另一副为:看大千世界即真即假,入不二法门非来非去,很巧妙的将老玉泉寺山门对联:大千世界,不二法门嵌入了其中,寓示着新老玉泉寺佛号绵延的空灵和庄严!
踏进山门,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天王殿位置比两厢配建要高,殿内以弥勒菩萨为主尊,另供奉着四大天王像和和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像,天王殿后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雄踞寺院正中,大殿分两层,一楼正殿供奉着华严三圣,其阴面供奉着大愿地藏菩萨。二楼正殿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其阴面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殿四周为金色的万佛墙,大殿对联为:七百年庚扬佛法华严三圣僧众十方钟馨禅心清净地,万千劫永体天心朗彻六通圆明五蕴湖湘慧业太平春,诠释了玉泉寺的厚重和佛门善愿的祈求!
坚愿法师不容易,在长沙佛教界已是高僧大德,十几年筹资建寺,更是愁白了头。从寺院一路走过,让我和同行体会最深的是寺院内各种造像包括楹联制作的精湛细腻,寺院管理井然有序,眼睛所及之处,双手所触之物,无一染尘埃,让人自然心生菩提意,只闻大殿前香炉煮烛,唱经堂梵音扑面,虽在闹巿中,却未闻半点世间喧。
在临别山门时,法师望着山门前一块即将动土兴建的地块露出了愁容,法师说:按照此前的规划,这里很快就有可能长出一片高楼来,那样的话,玉泉寺将被完全裹入红尘中,要是将来这里能够建成为一个市民公园那该多好啊!我想这不单是坚愿法师的心愿,也是玉泉寺内心的呼唤,更是古汉名城面向未来的期待!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