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山风景名胜区(国内碑刻最多的石经山)

记得六十年代看过老爷子一本北京风景名胜的小册子,当时就看到了房山的石经山。那时候觉得费那么大的劲,在石头上刻那么多的经书干什么?不感兴趣。当然随着年龄增大,慢慢对1400多年前静琬法师有所理解。

前些年去了一次,可是那时石经山因为山上有落石,景区封闭了,所以就看了旁边的云居寺。前年我在北京附近瞎转悠,又引起了念想,在网上查一查,石经山封闭了6年后已经在2016年重新开放了。九月初看着天气晴好,去云居寺和石经山走了一趟。

从西客站南广场乘917路快车,到云居寺路口下车,换乘房12路公交就到了。

下车后往前不远就是去石经山的路口,从路口往北拐,路上基本看不见人,走了一刻钟就看见石经山景区了。

看介绍,石经山的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05年),僧人静琬为维护正法,镌刻经于石板上。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1039年,共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其中石经山上有九个藏经洞里保存了隋唐石经4196块,是这些石经的精华。

石经山座北朝南,古称白带山,又称小西天,海拔450米高,但在景区前面看也就有200-300米高。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出奇之处。这里有北京市老年卡不要门票。售票的姑娘挺好,看我这岁数,又是一个人,还嘱咐我几句。

虽然也是9月初的日子,天气晴好,但还是挺热。开始上山,都是大石头砌的路,路基本都在树荫里,还好走。山上看不见一个人,可见这种景区很难吸引太多现在的游人。地上写着从山脚到藏经洞有1300米。走走歇歇,没有什么景观。这几块石头算是一路上可看的景观。

再往上走到了接引庵。

石经山国保的牌子镶在这里的墙上,一批国保呀,和云居寺是一起的。 庵的门前有一塔(见下一个帖子)。

路从庵里穿过去,接引庵是近年修复的,里面就一进院子,看着有茶室,但关着门,好像有人住在里面,但也看不见人。

从接引庵继续往上,这一段有点意思,都是在石坡上开出来的石阶,风化得很厉害,看着像大理石的,这应该是千年古路了,据说规划以后要把这路保护起来,并架上木栈道。赶紧在上面走两步,拍拍原始的片片。

前面不远有古井一口,叫圣水井,说是井深十米,经千年而不枯,厉害。但井被石头盖子封着。

过井不远是所谓108蹬,上去这108蹬就到藏经洞,说是每一级台阶代表一种烦恼,蹬一级就会消除一种烦恼,上完这108级,你的烦恼就全消除了。哈哈,要是我下来是不是又把108种烦恼都带走了。说是说,但古路还是把人引入到历史当中。

快到了,路边山势陡起,苍松翠柏布于峭壁之上,有三分仙气。

终于到了藏经洞,从山底下开始到这儿走了40分钟。藏经洞分两层,下层有两个洞;抬眼往上看,20来米高的上层有汉白玉石栏杆,那上面有七个洞。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对这里的九个藏经洞的石经进行了发掘拓印,随后又将石经原样放回洞中,并封闭洞门,仅留透气的石窗,随后的60年年间,藏经洞一直处于无人看护的自然保存状态。2009年前后,云居寺曾邀请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就石经山具有代表性的第二藏经洞开洞调查进行论证。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尊重石经原有状态”。

下面这一层有两个洞——按现在的编号是一、二洞,门都用大理石板封着。这两个洞是静琬法师第四代弟子惠暹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开,一洞有972块石经;二洞有1018块石经,洞内保存着我国目前唯一存世的唐玄宗御铸金刚经。

上到上面这一层,这里是石经山的核心,从南到北依次是三——九窟。

台阶对着是唐代开凿的七窟,藏经13部,道经一种,1130卷,283块。

往南边去是3-6窟。

看到几块明清的碑,在这里好像都是小菜。

往南上台阶是第六洞,这个洞有意思,没门,只看见一个窗户。上面有摩崖石刻——明代董其昌的“宝藏”两字,董其昌崇祯四年和朋友游石经山时的题字。原来这第六窟是明代开凿的,藏有13部61卷,200块经书。是万历——崇祯年间在北京城里刻完以后送到这里保存的,其中居然还有一部分道经。据说董其昌也参与过刻经的事。不过看着这两个字是新刻的,原石刻已经存在云居寺了。

上到台阶上面第五洞是雷音洞,这是一个方圆有20米的厅堂式石洞,洞中间是一尊明代的汉白玉弥勒佛坐像,据说这佛像头70年代被毁,现在是后补上去的。洞四周镶嵌着146块石经,这是当年静琬法师率领弟子们把石洞内壁磨平后镶上去的,其中包括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汉文版本隋代刻经《妙法莲华经》,就镶嵌在这里面。

洞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很精美,说是柱身雕刻佛像1056尊,号称千佛柱,是隋代雕刻中的精品。我数了数柱子每一面有两排17层佛像,八面有16排共272个佛像,四根柱子应该是1088个。少32个应该是那个柱子少一到两层。 以前在很多地方看过这地方的照片,随便进去。可现在已经强化管理了, 有专人看管,没人时候就关门,而且也不让往里面走,只能在门里面一两米的地方看看。四墙的碑刻也有仪器实时监控。这些措施很不错,可是不让照相实在是不人道。我只好在门口照了两张片片。不过得给那个看洞的哥们赞一个,和他聊了一会,是有问必答,说得头头是道。

但雷音洞不只是这些石经,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出赤色肉舍利两颗,这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不过它现在存放在云居寺里。所以这石经山和云居寺是宝贝太多,两者有是密不可分的。2006年它们入围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在2012年国家文物局更新的预备名单中,没有了云居寺和石经山的项目。据说是由于受渗漏雨水侵蚀损害,藏经洞中石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讨论抢救房山石经,是原址保护还是迁移进博物馆很纠结。可是要移进博物馆那申遗就是问题了。

往前是沿山崖开凿的通道里面的三——四洞,这个画面是经典的,以前在很多地方看见过。

透过窗户可以看见石经,据说这九洞里的石经都是高两米宽一米,单面刻字8000左右。太厉害了,这大的石板搬起来都费劲,可见信仰的力量。而山下云居寺地库里辽代以后的石经板是长宽0.7米,两面刻字,每面800余字。

通道边上都是汉白玉的石栏杆,看着也有年头了,应该是明代的。

沿山往北边去,靠着山崖有两口开凿于唐代大中年间的古井,是当年山上存水的地方,这和刚才上山路上的那一口合起来是石经山的三口千年古井。

古井上面有两尊唐代的摩崖石像,历经千年已经有点漫漶了。但看上去很是规整精美。

往前是八洞和九洞,分别藏经772块和342块。

前面略往下有见春亭的遗址,只剩六个石柱。

从北边上到山顶可以看见两座唐塔(见我另外一帖,石经山的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