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2月1日电(记者 段菁菁)一阙《满江红》,一世民族魂。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带动了人们对岳飞、岳王庙的关注。今年春节,5万人走进杭州岳王庙拜谒英雄。
记者1月30日来到岳王庙看到,尽管春节假期结束,往来游客仍络绎不绝。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工作人员胡亮说,很多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缅怀历史,也有不少是看了电影《满江红》后慕名而来。“一些游客很有意思,甚至是踱着电影中的戏曲步迈入祠庙的。”
春节期间,杭州岳王庙迎来近3年来游客量最高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供图)
依托岳飞墓而建的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始建于公元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800多年来,岳王庙历经劫难,其地理位置未曾改换。胡亮介绍,1979年重修岳王墓时,曾对墓的外围和墓道进行发掘清理,发现了地下墓基周围的旧石条。在墓道两侧地下,还发现了两具石俑。经考证,属于南宋遗物,是确证当年南宋朝廷葬岳飞于今址的实物见证。
“最近一次大规模修缮是2009年。”胡亮说,在“还湖于民”的西湖沿线,岳飞庙显得有些另类,是因为主管部门在修缮之时就定下了“不做公园做祠庙”的目标。为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主管部门关闭了祠庙内所有经营商铺,改栽上了上百棵树木。如今,柏树、桂树已繁茂成荫,为世人守护着浩气忠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北面碑廊《满江红》全文的碑刻前,驻足游客或低声默念或大声诵读。“满江红”,这个原本普通的词牌名,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成为每个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
墓园在景区最深处。岳飞墓坐西朝东,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
“其实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的就是‘尽忠报国’。”岳王庙讲解员许丽丽说,用尽一切力量来报效国家,是岳飞对自我的要求,而“精忠岳飞”则是宋高宗在召见屡建战功的岳飞后的亲笔手书。“后人将‘精忠’‘报国’结合,有最爱国、最忠心的意思,这是对岳飞的最高评价。”
记者看到,在用于祭拜岳飞的宝鼎上,摆满黄白相间的菊花。“这些都是游客自发摆上的。”许丽丽说,只要祠庙开门,就会有游客带着鲜花来表达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意。“将军身死但精神不灭。”在拜谒岳飞墓后,游客徐秋黔说,就如电影一样,“全片中并无岳飞,但处处皆是岳飞的影子。”
时至今日,岳王庙吸引人们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绵亘百年的民族记忆与精神。如原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王曾瑜所评价,一个伟大的又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屡仆而屡兴,千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柱,无疑是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岳飞等民族英雄所体现的爱国正气,无论如何都是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的一笔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今天用得着,世世代代都用得着。”
岳飞墓背靠栖霞岭。夕阳西下时,岳飞墓上会沐上一层霞光,绚美异常,因而得名“岳墓栖霞”。而岳飞精神带给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将如这霞光,波澜壮阔,永不褪色。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