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洞天福地齐云山)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以西约15公里,古称“白岳”,因“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云并齐”而得名。有36峰,72崖,24涧,洞、潭遍布,观、堂密集。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美誉,与黄山并称为“黄白”。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诗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诗中的白指的就是齐云山。

图片手机随拍

图片手机随拍

齐云山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主要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为道教四大名山。早在唐乾元年间,道士龚栖霞就隐于此山天门岩,结庐修真。教派前期以全真派为主,明代以来以正乙派为主,两派共存于一山,是道教的“桃源洞天”,主要供奉真武大帝和广援普度天尊。

图片手机随拍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上齐云山。他在《游白岳日记》中记载:“至徽之休宁,出西门。其溪自祁门县来,经白岳,循县而南,至梅口,会郡溪入浙。循溪而上,二十里,至南渡。过桥,依山麓十里,至岩下已暮。登山五里,借庙中灯,冒雪蹑冰,二里,过天门,里许,入榔梅庵。路经天门、珠帘之胜,俱不暇辨,但闻树间冰响铮铮。”四百多年过去了,齐云山登山道几无改变,被称为“霞客古道”。

图片手机随拍

齐云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孤峰峭立,陡如削。道观洞府多依崖壁而建,摩崖石刻众多。北面登山道共有“九里十三亭”,过横江登封古桥到月华天街有9里路、13座古亭,依次为:第一仙关亭、步云亭、环峰拱秀亭、登高亭、中和亭、白岳亭、迎风亭、瞻敬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云水亭、渐入仙关亭、飞云亭,亭亭不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图片手机随拍

望仙楼位于望仙峰与中和峰之间,是个天然的隘口。两峰对峙,峭壁相夹,如天开一缝,望仙楼雄居顶端,气势不凡。亭上端挂“望仙楼”横匾,左右为清乾隆皇帝“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楹联。

图片手机随拍

过一天门,到真仙洞府。这里崖壁如削,怪石嶙峋,崖上有石刻,洞中供神仙,仙气十足。崖间洞窟有八仙洞、观音洞、罗汉洞等,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百余处,真、草、隶、篆、行诸体皆备。在这里,既可了解神秘的道教文化,又可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

图片手机随拍

真仙洞府奇在儒释道的完美融合:八仙洞供奉着道家的八位神仙;圆通洞供奉着南海的观音大士;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边却又立着十八罗汉;文昌洞供奉着文曲星君;雨君洞供奉着龙王爷。每个前来瞻拜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灵皈依之所。真的是“天开神秀”、“齐云胜景”了。

图片手机随拍

图片手机随拍

三天门后是月华街,又被称为“天街”。这条热闹的街市半悬于陡壁之上,状如弯月,是道士和山民杂居之所,也是香客、游人游览和住宿之地。进入月华街,两旁是白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山上最大的道观玄天太素宫就建在街中。民居与道观参差错落,炊烟与香烟相互缭绕,和谐而又壮严。月华街的居民多为俗家道士,农忙时耕作,农闲时修行,也为游人提供食宿,亦农亦道亦商,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有机结合,完美的诠释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

图片手机随拍

图片手机随拍

香炉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突起数十丈,如覆钟,似香炉,故名。传说峰顶的铁亭、香炉原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每当烟雨菲菲,雨后初霁,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宛若仙界。

图片手机随拍

玉虚宫位于“最高峰”的紫霄崖下,明代正德年间由养素道人汪泰元创建,主祀真武大帝。建筑依山而设,依崖而建,外观奇特,丹霞赤壁与赭红宫墙浑然一体,是“道法自然”的绝妙体现。

图片手机随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最高峰”海拔585米,是齐云山的主峰。峰顶有赏月亭。“孤月正登无上境,诸君已在最高峰。”亭上四望,横江如练,群峰环峙,争雄竞秀。松竹荫映,层烟叠翠,天风浩荡。月华天街、齐云小镇、农舍田园尽收眼底,“下界尘嚣隐万家,中天积翠敞烟霞”,仿佛非复人间了。

图片手机随拍

图片手机随拍

齐云山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有绮丽的自然风光。“春有花开,夏有莲香,秋有积叶,冬有雪松,四时之美俱全。”时值冬初,山上枫叶如丹,松篁翠碧,琳宫梵宇掩映其间,犹如仙境。惜距黄山太近,声名为其所掩。“既生瑜,何生亮!”只能徒唤奈何了。

图片手机随拍

图片手机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