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以典带面 英德市典型镇培育跑出加速度)

实地参观乡镇美丽示范主街、农贸市场、生态小公园、美丽河道等地,示范引领、以“典”带面,不断激发潜在动能;专题会议分享经验、剖析问题,再度明晰目标任务……日前,英德市典型镇建设现场会在浛洸镇召开,全省首批典型镇之一的英红镇和英德正在培育的第二批6个典型镇(浛洸、西牛、连江口、九龙、黎溪及桥头)相关负责人悉数参会,专题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这次现场会,既是比学赶超、以学促进的学习会,也是传导压力、强化示范的部署会。

脚踏泥土,只为找准定位方向;交流讨论,只为寻求发展新路。跟谁学?学什么?如何学?参会人员边走边看、边思边议,详细了解英德市典型镇工作的推进情况,进一步打开思路、取长补短。

“头号工程,要有头号力度。”英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翟永鸣在会上表示,“对于‘百千万工程’,结果好是唯一的判断标准,考核验收是直接目标,可持续发展则是核心要素,我们要拿出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齐心协力抢进度,以典型镇村引领带动英德全面提升。”

示范引领 城乡发展焕发新气象

2023年,英德市统筹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工作,共有1个镇13条村入选省首批典型镇村。在此基础上,今年,英德加快培育建设第二批6个典型镇,并遴选出37个行政村作为2024年度计划培育的典型村。

英红镇是英德红茶发源地,坚持围绕“茶”字做文章。

作为2023年省典型镇,英红镇紧盯“茶”字做文章。一方面,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学旅、茶科技“四位一体”战略,充分发挥英德红茶原产地优势和聚合效应,依托龙头企业领航,构建“1+N+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推动茶产业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体验、研学旅行、服务式沉浸体验及产业运营托管等多元化拓展,打造集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和学茶艺于一体的茶产业链条,助推清远打造百亿红茶产业;另一方面,制定《英红镇研学示范镇建设规划》,携手广州大学、清职院精心策划研学课程,创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研学旅行产品体系。以“茶”为核心,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研学”模式,将茶园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开发多条茶文旅精品旅游路线。

英红镇美丽示范主街建设。

在推进“七个一”风貌品质提升工程时,英红镇十分注重发挥央企和镇属国企的力量,并广泛动员海内外侨胞、社会组织和企业捐款捐物,助力该镇基础设施建设。以侨兴一路、为民路、河道碧道为线,英红博物馆、健康公园、圩镇市场为点,将美丽圩镇“七个一”串珠成链打造英红活力“十字街区”。此外,协调落实资金1300多万元,推动英红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卫生院综合楼及配套、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云岭长者饭堂相继落成,完善英红大道交通安全设施和停车位布局等,圩镇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走进该市英红镇,金黄的稻田稻浪翻滚,连绵的茶山茶香阵阵,中心小学宽阔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滨江路美丽河道正加紧升级改造……英红镇的“蝶变”还在继续,其示范带动效应日渐显现。更多镇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正在英州大地涌现。

比学赶超 典型镇培育跑出“加速度”

英红镇典型村田江村“美丽家园”建设。

作为英德今年培育的“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之一,浛洸镇在会上分享其美丽圩镇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

坐落于连江之畔的浛洸,不仅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也是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在城镇建设方面,浛洸走在前、干在前。早从2020年开始,浛洸镇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农业稳镇、工业富镇、旅游旺镇、教育强镇、文化兴镇+基础设施建设”的“1+5+1”发展战略,美丽圩镇建设出成果、出亮点。

在乡镇人居环境方面,浛洸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镇纳入系统的368个自然村全面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宜居村292个。同时,通过改路、改水、改厕,提高农民居住环境质量,目前浛洸已创建420个市级卫生村,102个省级卫生村,群众对全镇卫生状况满意率达到94%。

为提升城镇品质,浛洸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文化主题公园、休闲小公园、停车场390个;推进G358英浛公路改扩建工程,缓解浛洸对外交通压力;完成对浛洸大道和党建广场的升级改造,更新垃圾分类设施配备、镇区交通标志线等。此外,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投入近3000万元推动初级中学旧宿舍拆除重建和综合教学楼建设,解决学生住宿环境差及学位紧缺的问题;推动浛洸中心卫生院通过国家二甲医院复审,医疗资源辐射英西片区20余万人口。

浛洸把典型镇培育和省级园林城镇创建进行同步谋划。

“接下来,我们打算把典型镇培育和省级园林城镇创建进行同步谋划,打响‘千年古邑·魅力浛洸’的品牌,推动圩镇风貌提升。”浛洸镇党委书记郑远锋表示,计划把G358与浛洸大道交界口路段打造成美丽乡镇入口通道,设置具有鲜明特色的“浛洸”标志,将美丽示范主街和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街合并打造,并以党建文化广场为中心,打造集休闲、文娱、运动为一体绿美生态小公园。同时,借助美丽圩镇建设契机打造米芾文化公园、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及社区群众中心。

西牛麻竹笋产业带动了大批村民增收致富。

如果说浛洸镇在城镇建设方面表现亮眼,那么西牛镇则在产业发展方面较为突出。去年以来,该镇紧抓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契机,大力推动麻竹笋等特色产业现代化发展。一方面积极发动鼓励群众整合山林种植麻竹,扩大麻竹笋种植规模,另一方面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麻竹笋研究所,聘请专家教授,在西牛镇赤米村建设了174亩的麻竹笋种植试验基地,主要研究种苗培育、种植标准、土地改良等方面,探索打造高产、高质的麻竹笋标准化种植“样板”。此外,在清远、英德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制定出台麻竹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资金等试点金融政策,并强化政银企对接,创新出台“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种植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

西牛镇大力推动麻竹笋产业现代化发展。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的扶持下,西牛麻竹笋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8月,西牛镇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截至目前,该镇麻竹笋面积达20.8万亩,年产量约为35万吨,预计综合产值超20亿元。在西牛,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员约5700户2万多人,占全镇人口三分之二,西牛麻竹笋产业带动了大批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的西牛镇,万亩竹林满目青绿,随着阵阵秋风的吹拂沙沙作响。此时,麻竹笋砍收进入尾声,笋农们不再早早担着竹箩进山砍笋,而是不紧不慢地将晒制的笋干扎好,送到收购点,或是给笋竹修枝,联系笋竹用肥,为下一年笋竹生产做足准备。

事实上,在培育典型镇过程中,英德坚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引导各镇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如英德东乡片区是工业园区主阵地,英德高新区及两大化工园区坐落于此,重点推动工业企业入园发展;西乡片区农业基础较好,则积极构建英红镇英德红茶核心区,西牛镇麻竹笋核心区,其他各类产业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

具体到6个典型镇而言,浛洸定位为英西地区中心镇,桥头规划打造工业类专业镇,西牛为农业类专业镇,黎溪是山水风光类特色镇,而九龙和连江口则致力打造文化旅游类特色镇。

围绕各自目标定位,上述六镇比学赶超,发起了一轮轮镇域经济发展的“竞速赛”。

直面问题 聚焦短板逐一攻坚

今年以来,走进英德市大大小小的镇村,目之所及都是一幕幕崭新变化:乱搭乱建不见踪影;利用边角地建起来的小果园小菜园成为“转角一景”;农贸市场整洁靓丽;江边碧道蜿蜒向前;公园绿地上,绿植与红花掩映……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英德喜人的城乡变化肉眼可见,但尚存的问题短板也不容忽视,“三线”“六乱”整治停留在表面,未能形成常态化运行;“七个一”项目建设仍显缓慢;部分镇品牌打造不够突出等等…

问题就是导向,短板就是重点。现场会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兴起攻坚热潮。各镇要将“六乱”整治常态化,分责任区,责任到人。同时,注重精细化管理圩镇环境,如圩镇范围内的乱搭乱建一定要整治到位,清拆后空地要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更加整洁美观,进一步提升城镇形象和群众生活质量。

目标已经明确、重点已做梳理,那么英德如何破解难点、堵点,将任务逐个攻坚?下定决心、坚定信心、统一思想、落实责任、优化举措、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推动典型镇培育工作,正是当前的英德态度。

英德市要求紧密围绕考核目标,将考核作为“指挥棒”,确保各项任务对标对表、如期全面高质量完成。要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切实落实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集全市之力加压奋进,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力争优先。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高标准严要求,进行真督实导、严督严导,重点突出主干道沿线及重要出入口外立面风貌提升和环境整治,逐一把基础工作夯得更实、重点指标抓得更细、迎检准备做得更足,确保圆满完成“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考核各项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明确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争分夺秒补齐短板弱项,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把集中整治部署与补短提质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推动全市典型镇培育工作质效整体提升。

加强沟通协调,坚持结果导向抓成效。始终坚持把“百千万工程”的硬任务作为选用干部、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将典型镇创建的工作成效作为检验领导班子战斗力、执行力的“试金石”,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做到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形成齐抓共促、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

紧盯重点工作,坚持目标导向抓落实。要吃透最新考评指标,高标准严抓典型镇培育建设;抓实美丽圩镇建设,高质量推进圩镇环境优化;提升主干道风貌管控,高规格推进典型镇整体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高水平完成典型镇培育目标。切切实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定把可持续发展贯穿“百千万工程”全过程,全力助推产业升级、就业增长,让群众亲眼见证变化、亲身享受实惠,持续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一线实践

内外兼修 九龙镇全力建设和美宜居乡村

乡野田垄稻黄豆香、镇村民房窗明几净、公园路旁绿意盎然、鱼翔浅底水鸟蹁跹……沿着九龙镇的美丽示范主街,一幅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英德市正在培育的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之一,九龙镇坚持内外兼修,既要做美全镇风貌,又注重壮大特色产业,通过持续激发乡镇发展内生动力,全力建设和美宜居乡村。

“面子”靓 “七个一”工程让乡镇旧颜换新颜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九龙镇在原来镇村风貌的基础上整体规划,并围绕“七个一”重点打造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在九龙大道花坛处打造具有“石磨”镇标,突出“九龙豆腐”特色产业,同时清理周边杂乱广告牌;一条美丽示范主街——清理九龙大道两旁的旧建筑物等,改造成停车位,强化圩镇停车场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全镇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一个美丽圩镇客厅——结合英西峰林特色,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基础上植入九龙镇历史沿革及规划成果展示,打造集历史沿革、规划展示、建设成效、特色展示、休闲会客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升级改造法治公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周边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个农贸市场——市场环境更加干净有序,管理更加规范,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购物环境、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采用九龙名特产黄栀子豆腐的“白底黄框”元素,对镇主干道两侧建筑外立面、围墙进行系统性改造提升,使建筑外立面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一条美丽河道——基于水边河九龙镇段建设约13.48公里水清景美的万里碧道,更好地串联英西峰林风貌及“清远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金造起义广场。

此外,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工作,积极创建“垃圾分类示范镇”,并在全镇276条自然村范围内按标准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点,并选取5个示范区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先行区,完成365个垃圾分类亭建设;全面落实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鼓励各村(社区)在房前屋后开展四小园建设。今年以来,在全镇各村空地“四旁”“五边”区域,发动党员、群众共种植绿化苗木总数为4万余株,成活率高达95%。

“底子”实 农旅当家壮大镇域经济

金秋时节,在九龙镇石角村千亩大豆繁育基地里,旺盛的阳光照射下,呈现一派“大豆摇铃千里金,遍地尽是黄金甲”的景象。

如果说镇村风貌是“面子”,那么产业则是典型镇村建设的“底子”。近年来,九龙镇坚持农旅当家、产业为基,以打造十亿级豆制品镇域现代产业园和乡村旅游为抓手,持续壮大乡镇产业。

九龙镇“豆工坊”研学基地。

一方面坚持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利用“水边河”省级万里碧道,将洞天仙境和峰林晓镇及金造起义广场串珠成链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结合金造起义广场、峰林晓镇和洞天仙境、豆工坊、果蔬采摘园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本地风土人情的“农旅”“文旅”“绿旅”“红旅”研学线路。2024年成功举办豆腐美食旅游文化节,峰林晓镇和洞天仙境两大景区全年预计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旅游产业发展辐射带动90多家餐饮场所、186家民宿宾馆,带动收益约2亿元。

九龙镇持续擦亮“九龙豆腐”“九龙腐竹”金字招牌,大力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鼓励培育富民兴村产业。持续擦亮“九龙豆腐”“九龙腐竹”金字招牌,今年3月,九龙镇豆制品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英德市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并引导成立英德市级豆制品行业协会,进一步规范英德市豆制品市场。全镇现有豆制品企业、加工厂、小作坊和产品销售店80多家,研发出20余种豆制品产品,全年生产加工大豆及相关制品超15000吨,年产值达2亿元。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培育农村新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目前,该镇种植桑芽菜约4000亩,霸王花、夜兰花、芭乐果、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果菜超8000亩,麻竹笋约6万亩。

南方+记者 焦莹

通讯员 王小卡 李振灏 吴金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焦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