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古寨位于晋江市东石镇镇区,东石寨依山临海,向南虎视围头湾,与金门岛遥相呼应。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这里安营扎寨,训练义军,抗清复明,现如今东石古寨与白沙村处处都有国姓爷浴血奋战的故事与遗址。
东石古寨原为畲族的寨子,称为“畲家寨”,到了东晋的“永嘉之乱”时,一位名叫林开基尚书举家落户此地,见寨子东边有一块龙山石,遂将此地称为“东石”,“畲家寨”也改名为“东石寨”。东石寨虽然历史悠久,但因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安营扎寨操练水师抗清复明而闻名。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东石由部将冯云驻守,1663年郑成功的叛将施琅领清兵攻东石,冯云冯云战死东石失守。施琅再修东石寨,现仅存“得胜门”“镇海门”二寨门,门匾据传为施琅所题,其他的均为后来重建。
300多年前,国姓爷郑成功率领义军,在此安营扎寨、操兵演练,地处平整的白沙湾海港、背靠岱山岩的东石寨成为义军理想的水操台。水操台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四周石栏杆。水操台往里走,有一奇岩突兀,古人依岩势构建了夫子庙。上20余级石阶,岩石右侧筑有双层八角亭"朝曦亭",参天古树覆盖。登上高岩,另有一块危石耸立,上刻"棣径",中刻"丹心"二字,字体刚劲,正气浩然,便为郑成功所题。
水操台上的“丹心”崖刻,传说郑成功举义抗清在此设戍防守,附近父老乡亲纷纷捐款献粮,以供军需资助义军。更有当地巨商蔡秉元慨捐白银一百万两,而在东石郭岑村有一位叫做杨老二的乡亲由于家中贫穷没有钱,却将家中仅有的一头牛捐了出来。民众们的义举让郑成功十分感动,于是写下七绝诗一首以表谢意:“秉元百万献军需,耿耿丹心不却无。更誉沧岑杨老二,家贫愿助一头牛。”现在这首诗和故事被刻于石碑上,立于“丹心石”的下方。
同属东石镇的白沙村,濒临晋江出海口,风光独特、海景雄奇,它正处在石井江口,面对金门,扼守着东石、安海出海通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国姓爷郑成功抗清复明时,曾分派一支部队由叔父郑鸿逵率领驻扎在白沙。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为应对清兵进攻,“将安平家资尽移金门安顿,毁其居第,坠其镇城”,当时将安海城拆下的大量城石运往白沙,筑构白沙城寨,督建“国姓城秘密军械库”水兵营等设施。在沙滩上还有埋葬死难者的同归所、纪念战死将领的大将爷小庙,多年来在海滩上陆续出土过锈迹斑斑的刀戟、铳炮等兵器,可见当年的战况是何其惨烈与悲壮。
现如今当地政府已把白沙古战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文物保护的热心人士郑琼治女士召集各方信士集资兴建了白沙古战场延平府用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和他的将士们。延平府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设有主殿和附属建筑。主殿为单进式钢混结构建筑,庑殿顶,上覆琉璃红瓦,殿前檐廊由四根长度相同、直径相似的石柱牢牢支撑,并有栅栏围护。正门楣石阴刻“延半府”三字,石匾上方高悬“晋南第一座”木匾,字体为阳刻金饰,尤为显眼。“延平府”内设祭祀主厅及左右侧室,主厅主祀郑成功及夫人塑像,侧室作为历史资料展览室展现郑成功抗清复台的相关资料。附属建筑为单层石构房,作为膳厅及住宿之用。
在白沙古战场,尚遗有郑成功当年督建兵营的古墙基(墙基用一尺六寸古砖底,上面为夹心墙)、义军凿打饮水用的古井、义军养马的马槽等。另外在白沙岛荒野中有一口“国姓井”,相传当时义军刚刚驻扎此地时四处寻找水源,但所挖的水井都是咸水,没有淡水喝。郑成功听说此事后,就亲自到岛上踏勘寻找水源。当他走到一处荒地时忽然发现地上有一窝蚂蚁在爬来爬去,见状赶快脱下束腰的玉带,把蚂蚁窝圈了起来以作标记,让兵士往下开挖,果然挖出一口甘甜的淡水井,可供一军食用。军民见状欢呼,称此井为“国姓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