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位于赤峰市南部,介于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北与内蒙古喀喇沁旗相连,东与辽宁省建平、凌源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素称“三省通衢”。
夏商以来,先后有匈奴、鲜卑、女真、蒙古、汉等诸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发祥地之一,史称“紫蒙之野”,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自清至民国末年,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治。1933年建宁城县。
宁城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23万人(2016年)[1],辖13个镇、2个乡、3个街道、302个行政村、22个社区,1782个自然村。[2]有福峰山、辽中京遗址、清代法轮寺、承平宁抗日纪念馆等景点。[3]
2018年5月,宁城县被评为“2018中国最美县域”。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宁城县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素有“千年古都、山水宁城”之称。夏商以来,先后有鲜卑、契丹、女真等十几个民族在此生息繁衍。从战国时期起,属右北平郡管辖,西汉将右北平郡治所设于平刚(今县内黑城)。辽代设中京大定府(今县内大明城),作为辽代中、后期国都,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153年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统北京路。1230年为北京路总管府。1270年改北京为大宁。1393年明太祖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清时属喀喇沁中旗。1933年始建宁城县。现存辽中京遗址和清代法轮寺等历史文化古迹,被誉为“千年古都、辽文化发祥地”。发现一亿五千万年前古生物化石20余门类,被誉为“远古生命乐园、中国化石宝库”。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次生林32万亩,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等地质景观,被誉为“神奇黑里河、塞外九寨沟”,是全国生态示范区、绿化模范县。热水温泉出口水温104度,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誉为“天然最热温泉,皇家养生胜地”。
史称“紫蒙之野”,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南山根、小黑石春秋战国文化遗址,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法轮寺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辽中京遗址内的辽中京大塔(俗称大明塔)塔高80.23米为全国现存古塔中体积最大、高度第三的实心砖塔。闻名遐迩的热水温泉水温高达96度,在宁城县热水镇,有显著的防病、治病功效,是休闲、度假疗养、旅游的胜地。
宁城县图册(3)
地形
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属老哈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为三座店乡龙潭梁翠云峰,海拔1890.9米,最低处为五化镇的小乌兰哈达沟,海拔429米。七老图山屏峙西侧,努鲁尔虎山由西南向东北逶迤延伸,老哈河、坤都伦河由西南流向东北。西部山峦起伏,中部丘陵广阔,沿河平川狭长,构成了“五山四丘一分川”的地貌特征。[7]
气候
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达到2800-2900小时,年均积温2100-3200℃,平均气温2.8-7.5℃,无霜期110-150天。年均降水量430-500毫米,高于全市其他旗县区。共有耕地15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3.4万亩。有林面积303.5万亩,森林覆盖率47%,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全区27个百分点。
资源概述
宁城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行政区域面积4305平方公里。境内两条主要河流老哈河与坤都伦河横贯东西。全县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49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资源为1.68亿立方米。热水镇地下储有热水资源,水中含有钾、钙、钠、镁等多种矿物质,对于很多疾病有显著疗效。本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有特有的自然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黑里河林区植被繁多,有天然次生林60多万亩。
光能资源
正常年日照时数2800~2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66%,4至9月份日照时数为1500~1550小时,可满足主栽作物谷子、玉米、高粱等生长需要。年太阳总辐射量131.29千卡/厘米²,其中春季50.01千卡/厘米²,夏季41.62千卡/厘米²,秋季19.83千卡/厘米²,农作物生育期的4~9月为88.54千卡/厘米²,占全年的67.4%。光合作用有效辐射64.33千卡/厘米²,日平均温度≥0℃活动积温问光合作用有效辐射49.16千卡/厘米²,占全年76.4%;日均温度≥1O℃活动积温间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为37.14千卡/厘米²,占全年的58%。光能利用率仅为0.2%,利用潜力很大。
热能资源
热量资源基本满足-熟制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地区差异明显。从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中东部平均气温6~7℃,南部7~8℃,西部山区4~5℃;中东部和南部≥10℃活动积温3000~3200℃,西部山区则在2000℃以下。全县各地无霜期在100~140天之间,西部短,东部和南部较长。[7]
水资源
多年平均全县降水总量21.22亿米³,主要是由老哈河、坤都伦河两个水系构成。老哈河发源河北省平泉县境内,沿七老田山山脉脚下由西南流向东北,从宁城甸子乡入境,汇合黑里河、八里罕河等大小十几条河流,斜穿境内8个乡入境,境内流长85公里。坤都伦河发源于境内存金沟乡龙潭梁,东西流经5个乡镇,泣长45公里,于汐子镇北山嘴汇老哈河一起流出境外。
境内有一级支流6条,二级支流5条,在老哈河支流一黑里河上游建有库容1.1亿立方米的打虎石水库,用于灌溉、发电和养鱼,并建有万米灌渠8处。其中分布在老哈河水系19.21亿米³,大凌河水系2.0l亿米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49亿米³,其中老哈河流域3.13亿米³。(包括坤头河流域0.97亿米³);大凌河流域36亿米³。来自县外地表客水1.77亿米³,可开采的陋下水1.68亿米³,其中较丰富的老哈河流域占77.7%,坤头河流域占18.8%,大凌河流域占5.35。共修水库24座,塘坝121座,配套机电井3094眼。
宁城县的旅游资源较多。从自然资源看,著名的宁城热水温泉、迷人的打虎石水库、秀美的福峰山、浩瀚的黑里河林海等,是旅游的绝佳去处。从人文资源看,著名的辽中京遗址、西汉右北平郡黑城遗址、清代法轮寺、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等,培育了300多年的陪嫁牡丹更是吸引了各地的专家与游客,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地方。以下列举几处旅游景点: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是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规模样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设有三重城墙,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汉、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内城主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贵族,皇城内建有祖庙和各类宫殿等大型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弘。大定府一度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奔燕,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帮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大塔为“大明塔”。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新中国成立后,辽中京遗址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法轮寺:
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该寺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竣工于嘉庆八年(1803年),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黑里河林区:
又名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峰峦叠翠,森林茂密,有松、柏、枫、椴、柞、桦等几十个树种;有山葡萄、蕨菜、蘑菇、黄花、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菜野果。每当春夏之季,各种山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此处还是飞禽走兽的乐园。山鸡、黄莺、山鹰、百灵等飞舞鸣叫,狍子、狐狸出没山林。很久以前这里就是很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游玩狩猎的场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围猎。今在打鹿沟门隔河的石壁上仍留有清乾隆帝的御笔题词。
热水温泉:
热水温泉资源得天独厚。中心孔泉水温最高时达97℃,是全国水温最高的温泉之一。泉水中含多种微量元素,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该温泉开发利用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辽代,辽太宗及后继皇帝先后来此沐浴。清康熙帝巡视塞外时也曾在此沐浴,至今留有康熙沐井遗址。现已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圣泉亭”,成为度假村一景。旅游度假区内已建成20多家不同规格档次的疗养院、度假宾馆、商务会展中心等。交通、通讯和各种健身休闲、娱乐设施较为完备。热水镇已被建设部列为全国500个重点建设城镇之一。
紫蒙湖:
又名打虎石水库,是打虎石塞外度假旅游区的中心。一公里长的拦河大坝建于两山这间,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的172级台阶可供游人攀援。库区设有游泳场和钓鱼台,游人可在浅滩和规定的深水区域尽情游弋,还可以在备有躺椅,阳伞的钓鱼台尽享垂钓之乐。水库里的鲤鱼,鲢鱼数十万计,重者达30公斤。水库还备有各种机帆船和小木舟供游人乘坐和划桨。库区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奇峰怪石,有的象海豹出水,有的似鱼跃龙门,有的如鸟雀出巢,有的象银蛇出洞,还有金龟睬蛋,石人立崖,雄猪卧顶,银象饮水等惟妙惟肖的石像。
藏龙谷:
藏龙谷自然风景区地处燕山北麓七老图山脉,景区内怪石嶙峋、奇峰壮美,走进藏龙谷仿佛走进了颇具意境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异峰巧石、山泉飞瀑及深林奇树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妩媚动人的自然绝景。“藏龙谷”之名更是得益于酷似一条青龙的巨大岩石“青龙岩”。
葫芦峪:
葫芦峪位于宁城县西北部小城子镇。这里是地处七老图山脉的深山老林,北与喀喇沁,南与大城子镇的张麻子村相邻,是宁城县西部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该景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在深山老林中因山峰环绕状似葫芦而得名。风景区内,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刀削,形状千姿百态。遍布峰壑的奇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奇石之上,挺立在险峰巨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阿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景区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间溪水潺潺,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无愧塞外小黄山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