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陈卓涵我的牛津申请路)

讲述 _ 陈卓涵 整理 _ 曲乐 王文伟

语言学习是一种习得新认知的过程,英语能力让我在英国的学习生活如鱼得水,甚至有了在享有盛誉的“牛津辩论社”展示的机会。回想在大连海事大学外语学院的早读、付出与努力,我的感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语言的学习是值得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回望在大连海事大学外语学院的四年大学时光,我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诲和培养,让我对语言学习有了使命感。更感谢我的恩师,在知道我有出国留学计划后,悉心指导我的科研项目,让我的申请背景更有优势,并最终被英国牛津大学录取。

职业规划先行

大学毕业之时,放弃“保研”选择出国留学,源于我的职业规划。在大学兼职当雅思老师、留学辅导老师时,我非常享受教学的过程,也对科学研究非常有兴趣。所以,我决定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申请硕博连读,学成后再回国当大学老师。

有了这样的规划,我放弃了国内的“保研”,选择去英国留学。当时,我的考虑是,英国读硕士的时间多为 1 年,博士项目学习时间为 3-4 年,在学习时间上更有优势。牛津的申请难度极大,其间我也收到了伦敦大学学院、荷兰唐德斯研究所等不错的 offer,但最后还是惊喜地收到了牛津的 offer。

申请留学,我认为在选择中介时要慎重考虑。比如,中介是否有霸王条款、有无过往案例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所以最好还是把申请流程的主动权留给自己。因此,我最后选择了半 DIY 申请,自己撰写所有申请材料。

留学申请心得

我认为,英国学校一般会看重申请者以下方面的背景:本科成绩、工作经历、科研能力、语言成绩、竞赛荣誉等。体现在申请材料方面,基本上是简历、文书、推荐信、语言成绩、本科成绩单等。

申请牛津、剑桥这样的学校,会有申请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和面试指导等材料,但其文书的核心要点在于展示自己在某一领域有探索、有研究,并解决了该领域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己学习了什么课程,读了哪些书籍和文献,参加过哪些项目的研究等。然后,反思并汇总这些经历,形成自己的“研究兴趣”与“职业规划”。研究兴趣应当是个人在硕士学习中希望解决的问题,需要带着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学校的某个项目恰好与自己的研究需求吻合。

至于其他申请材料的准备,我觉得推荐信一定要选择最了解自己的老师,老师对自己的熟悉程度决定着推荐信的质量。关于简历,一定要写得非常专业,内容要写得非常具体,适当用量化 标准 体 现 成 果,擅 用STAR 法则。科研经历是申请者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特别是像牛津剑桥这样层次的学校,未来的最大竞争者会是与自己背景相似的同学,找出自己的独特点才能脱颖而出。

此外,批判性思维在申请材料中的体现尤其重要。比如在牛津面试中,面试官就问我对某个理论的看法是怎样的,这时最好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指出不同的情况下这个理论的适用度是否有变化。最后,就语言成绩而言,以雅思成绩为例,最好能考到 8 分(小分 7 分)才会有竞争力。

陈卓涵:大连海事大学英语专业 2017 级学生,毕业时放弃“保研”选择赴英国牛津大学教育系攻读硕士学位。

留学后的感悟

转眼间,来到英国学习已经两年多了。出国之前,我觉得留学一定是和当地的外国人交朋友才对,但留学过程中我发现 就算英语水平没问题,因为文化差异和其他的一些原因,与英国人的交往往往不可强求,更多的情况下还是与中国的朋友更容易相处,或者是和其他同样是来留学的 non-native speaker 更能聊得来。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国外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力量。来到英国后,我从一开始的努力适应英国文化,发生了到如今努力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的转变。比如,我放弃使用我的英文名字,而是非常自信地使用中文拼音名字,这对外国人来说很难发音并掌握,但是只要他们真的尊重你就会努力去适应并学习。再比如,我变得特别喜欢穿旗袍、汉服等中国服饰去参加各类活动,并积极在各种场合介绍宣传中国文化,我为自己的祖国与中国文化感到骄傲。

来源:《留学》杂志总第251期

编辑:李嘉祺

统筹:刘洁

终审: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