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呼和浩特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大地上
五千多年来积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首府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从文物到景观
从传说到延续
不仅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也赋予这个城市厚重凝实的文化底色
云中、敕勒川、丰洲、归化、绥远
……
呼和浩特的这些“曾用名”
亦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
而每一颗明珠
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呼和浩特的“曾用名”(二)】
云中余韵 家国情怀
云中,是内蒙古地区建起的第一座封建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成为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最前沿。这个过程当中,两个不同文明的矛盾与冲突催生了无数名将名臣的故事,记载于脍炙人口的文章诗篇当中。
“昔叹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宋 陈亮)
做为辛弃疾的好友,龙川先生陈亮也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力主抗金。做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与白起、王翦和廉颇同名,其成名之战就阴山南麓的云中、雁门和代郡地区。李牧一举击败10万匈奴大军,使其10年不敢入寇中原。这样的功绩在爱国的陈亮看来,足可以与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相等。而这在重文抑武的宋朝,这无疑是相当高的评价。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 王勃)
在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滕王阁序》中的冯唐和李广,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都有列传,称得上名垂青史,而这两个人,都曾和“云中”有着不浅的缘分。
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也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在流露出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的感叹之外,对“贤臣”冯唐的推崇也跃然纸上。汉文帝时期,时任云中郡郡守的魏尚因为不听文帝的命令被罢免,冯唐直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帮助魏尚恢复了官职,也维护住了云中地区的稳定。同是为国为民的苏轼觉得,若朝中有冯唐那般人物,他也该还有机会“西北望,射天狼。”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
李广被称作“汉之飞将军”,竟是他与之作战50余年的匈奴人赠予他的称号,然而“李广难封”也非虚言,汉武帝时期,李广连续在与匈奴作战的地区连续换了7个郡出任太守,而在他就任云中太守的6年当中,匈奴人却几乎没有过什么军事行动,竟是已经到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境界,自难怪诗佛王维会赠他“莫嫌旧日云中守, 犹堪一战立功勋”的传世诗篇。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唐 李益)
提起李广,便不得不说到他的顶头上司卫青。汉武帝为摆脱北方匈奴侵扰,封卫青为车骑将军,那时的李广已经60多岁,仍只得了个骁骑将军的封号,大军之中,自然归卫青节制。这一战,汉朝大军出发的地方就是云中,而战果也在古诗当中:“匈奴且莫下云中。”
唐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诗骨”陈子昂对云中念念不忘,在《送别出塞》中写“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在《送魏大从军》中写“燕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在《感怀诗》中写“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云中,看起来悠远而颇具诗意的两个字,却凝聚了历朝历代爱国志士“捍卫北疆、为国戍边”的志向与荣耀,蕴含着铮铮铁骨,滋养着古已有之的家国情怀。
这,同样是我们需要继承的瑰宝。
每一个城市的名称
都代表着一段与众不同的故事
随着历史的变迁,
很多城市都改变了名字
将过往尘封进了时间里。
呼和浩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很多“曾用名”都美得不像话
那呼和浩特还有哪些“曾用名”
可以惊艳到你呢?
我们下期接着说...
丨来源:青橙融媒综合(策划:刘军 记者:杨彩霞 孙岳龙)、图片源自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