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2005年)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迄今为止,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什么事情,是真正突破了你的心理底线的?”知名主持人杨澜在做客鲁豫的节目中时,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杨澜是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曾采访过世界各地的名人,她的访谈风格往往是温和而又深刻;

对于这样一位见过无数大场面的资深媒体人,又能有什么事情,可以称得上是突破心理底线的?

杨澜在脑海中迅速回忆,谈到了2005年对克林顿的一次采访,这次采访任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杨澜开口问了一个略显“刁钻”的问题后,克林顿身边的工作人员甚至连连瞪她。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问题?杨澜又是如何机智处理的呢?

01

在杨澜的职业生涯中,采访过众多的名人政要,她的专业能力,让她总是能够出色地应对各种挑战,完成采访任务。

到了2005年,她又接到了一项颇具难度的任务,那就是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进行一场访谈,采访机会来之不易,并且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

当杨澜得知这一消息后,一方面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因为这不是一项可以轻松完成的常规工作,而是涉及到国际关系,必须认真准备、十分谨慎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她也感到非常欣喜,可以承担这份重大工作,说明自己的努力被人们看在眼里,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在与团队共同推进采访任务的过程中,杨澜首先面对的第一道坎儿,就是连是否能采访都成了问题,不久前还得到了克林顿方可以接受采访的回复,没过多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被取消掉。

在如此曲折的沟通过程中,杨澜的团队总共上了三次火车,才最终敲定了访谈的时间与细节。

普通人在经历这些艰难的历程后,会有畏难的心理,而杨澜并没有一丝一毫打退堂鼓的念头,她认真地准备着相关资料,要在采访中展现最佳业务能力。

然而,等到即将面临正式的采访时,一个令她意外的状况发生了,或许是为了充分挖掘人物故事,让访谈更具有深度,制片人提出了一个令杨澜倍感为难的要求——向克林顿提问关于“莱文斯基”的话题。

这个问题对于采访对象来说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意味,杨澜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尊重,如果就这样直截了当地询问,可能多少有点冒犯到对方了。

虽然杨澜一开始感到质疑和为难,但她还是细细地思索究竟要怎么完成这一任务。终于,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较为合理且温和地提出这个问题,让采访对象不至很尴尬。

在正式的采访过程中,杨澜先是问了克林顿关于手术后的生活、前往海啸灾区的心路历程、建立论坛等相关话题。

在采访的后半程,才提到了克林顿在小石城的总统博物馆中,有一个专区,里面展示了1998年弹劾事件的相关资料。

通常名人很少会在自己的个人展上,展出不利于自己的负面资料,而克林顿却主动地把它们公开,杨澜正是通过这一切入点,巧妙地展开了关于“莱文斯基”话题。

而当杨澜用流利的英文,顺其自然地向克林顿提问设立这样一个专区的原因时,只见克林顿身边的秘书眼神突变,瞪了她许久。

杨澜面上波澜不惊,这是她能够想到的较为得体的问法,对于秘书的反应她也只当没注意到。

事实证明,杨澜的提问方式确实机智,克林顿十分坦然地进行了回答,与回答之前的问题一样表现得很配合,这场访谈顺利地进行下去。

02

可能很多年轻人,对1998年的那个历史事件知之甚少,而这一事件在当年可以说是轰动全球。

甚至让总统险些下台,莱温斯基这一名字更是与克林顿紧紧绑定,二人共同陷入一场“桃色风波”,差点让克林顿的政治生涯因此结束。

1998年,一家美国媒体曝出了一条爆炸式新闻——克林顿与女实习生莱温斯基有亲密关系,那时的克林顿作为已婚人士,此事如若为真,可以称得上是人生的污点了。

消息一出,顿时引来了无数媒体记者追踪报道,最初曝光此事的媒体更是访问量激增,那一年各种关于克林顿的绯闻消息漫天飞。

随着新闻的不断发酵,作为事件的第一当事人,克林顿需要面对公众就此事给出说法。

一开始他持否定的态度,不肯承认二人的关系,直到多个证据被曝光,比如莱文斯基朋友曝光的录音、莱温斯基的日记等,而这其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证据,是一件沾了他DNA的衣服。

当越来越多证据呈现到公众面前,克林顿只得选择公开发表道歉。然而此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不久以后,他成为了美国第二位被弹劾的总统,被要求辞去职务。

最终,经过投票,克林顿的定罪不成立,该事件才就此告一段落。

这就是“莱温斯基”事件的大概始末,可以想见,这起负面事件对克林顿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这也就是杨澜一开始会感到为难的原因了。

03

那么,对于这一问题,克林顿是如何作答的呢?

面对杨澜的提问,克林顿淡定回答,他表示,对于充满个人色彩的图书馆,他可以放置任何自己想放的内容,并且应该完整且尽快地向公众呈现这些内容,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至于公众如何看待这些过去的事情,他觉得大家会自行判断和评价。

对于在图书馆中公开资料以及弹劾事件,克林顿表达了自己的个人观点,随后,杨澜继续深入地问道,是什么帮助他度过个人危机的。

对此,克林顿首先提及了自己的母亲,是母亲告诉他不要轻易地放弃,其次,他表示要明确自己奋斗的理由,不停地寻找理想,第三点,则是曾有一些人提醒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面对事情的态度。

最终,在杨澜的机智应对和出色的采访能力加持下,这场访谈得以顺利地完成,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插曲不断。

从一开始的不断调整采访时间,甚至能否得到采访机会都成问题,到中间不得不问出“刁钻”的问题,这需要过人的随机应对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充足的工作准备,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会让努力付之流水。

而杨澜再次证明了,她的确是一名业务能力过硬的主持人。

杨澜有如此能力,和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

她父亲是一名教授,有着非常厉害的外语能力,在父亲的教育和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之下,她的外语能力也非常突出,并且从小就喜欢主持,这也为她今后进入电视台走上专业道路奠定了基础。

同时,强大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是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在追梦的道路上,杨澜认真刻苦,目标明确,通过打造《杨澜访谈录》这一经典节目,展现了一个聪颖过人的形象,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像克林顿这般得体到位的访谈,杨澜还上演过无数次。

她总是有较高的敏感度,既能巧妙地问出深刻的问题,又能如春风化雨般照顾嘉宾的情绪,分寸拿捏得刚刚好,把业务能力炼精同时又不失个人特色,这一点值得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2024年10月17日,杨澜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则主题演讲,岁月似乎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印迹。

她还是以前的摸样,优雅、高贵。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完——

文|茶喵

审核|蜉蝣

注:原创首发,抄袭必追究到底!

信源:

议史纪 2022-05-19 17:38《2005年,杨澜采访克林顿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身旁秘书一直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