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血压经常处于130/80mmHg,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一直以来,很多人的观念都是:这不挺好的嘛!只要没有达到140/90mmHg,就不算【高血压】,那就没问题……
然而,2024年9月下旬,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韩雅玲院士、胡大一教授等国内顶尖心血管专家作为通讯作者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却对此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
这份非常权威的最新医学指南正式提出:一旦血压≥130/80mmHg,就已经进入了“不好”的异常水平,甚至,3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提前开始使用降压药。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血压130-139/80-89 【高血压前期】这份最新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开篇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谈到了“血压的诊断标准”。
尽管,该指南依然认为:中国人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应保持在“≥140/90mmHg”;但是,它同时也旗帜鲜明地提出:血压只要达到130-139/80-89mmHg就应该视作为【高血压前期】了。
从【高血压前期】这一命名来看:血压长期处于130/80mmHg,毫无疑问不再属于“好的”血压状态,而应该是“不太好的”异常水平!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那么,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把130/80mmHg给定义为【高血压前期】,这到底有何依据呢?
对此,《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做了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不论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全球高血压报告,还是我国近期的调查研究均显示:收缩压(“高压”)一旦≥115mmHg,心血管疾病风险就开始随着血压的升高而不断上升。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可归因于“收缩压≥115mmHg”这一危害。
也就是说,血压并不是只有在≥140/90mmHg以后,才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事实上,当血压处于130/80mmHg时,心血管系统就已经开始因为“血压升高”而受损了。
第二,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血压处于130-139/80-89mmHg的【高血压前期】人群,六成以上会在接下来的10-15年当中发展为【高血压】。
但假如能从这一阶段开始就充分意识到血压已经出现了“异常”,并通过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方式来进行干预的话,则有希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延缓【高血压】的出现。
第三,临床观察发现,在相当一部分血压处于130-139/80-89mmHg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身上,存在着由“血压升高”所带来的靶器官损害迹象甚至是心血管合并症。
这充分地说明:不少人虽然还没有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其重要器官以及心血管系统却早已开始受到“血压升高”的不良影响。
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悄无声息”的伤害,医学上有必要采取措施来警醒这部分人群,甚至,必要的时候要找出他们并使用降压药来进行治疗!
其实,即便是按照过往的“血压诊断标准”,血压值处于130/80mmHg也算不上【完全正常】,而是处于【正常高值】。
但是,过去这么多年来,【正常高值】这样的说法无疑没有充分引起大家的重视。
过往的血压分类标准
因此,最新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才决定使用【高血压前期】这种更容易起到警示作用的说法!
3种情况 提前使用降压药过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不要使用降压药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就是血压值有没有“≥140/90mmHg”。
但如今,最新的医学理念认为:“血压值<140/90mmHg”不应该继续作为限制降压药使用的“红线”了。
对此,最新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提出:该不该吃降压药,不应该只由“血压值的水平高低”来决定,而是要由“心血管危险分层”来决定。哪怕当前的血压值尚处于【高血压前期】状态,但只要心血管风险分层处于“高危”,那么,同样应该及时启动降压药的治疗!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具体来说,符合以下3种情况当中任意一种的【高血压前期】人群,都建议在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使用降压药治疗。
1,【高血压前期】+临床合并症
对于血压处于130-139/80-89mmHg但同时存在糖尿病、冠心病等“临床合并症”的患者,是肯定需要使用降压药治疗的。
而除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糖尿病、冠心病以外,还有以下这些疾病也属于“临床合并症”:
脑出血(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小中风”);心房颤动,也就是“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主动脉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慢性肾脏病;眼底出血、眼底渗出、视乳头水肿等视网膜病变;严重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具体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9mmol/L或者总胆固醇(TC)≥7.2mmol/L。2,【高血压前期】+靶器官损害
这里的“靶器官损害”主要是指:高度疑似是由“血压升高”所引起的心脏扩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动脉血管“变硬/退化”等迹象。
临床上,多可通过一些与心血管有关的常规体检项目来发现它们,比方说:
通过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检查,可以发现“左心室肥厚”或“左心房扩大”等迹象;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通过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踝臂指数的测量,可以发现动脉血管“变硬”的迹象。客观来说,假如血压值尚处于【高血压前期】就已经出现了“靶器官损害”的迹象,这往往意味着:机体重要器官对于“血压上升”的敏感度很高;哪怕血压只是小幅度上升,也足以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提早启动降压药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等到血压进一步达到【高血压】标准时,只怕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会更深!
3,【高血压前期】+“≥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这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一共有6项:
男性年龄≥45岁;女性年龄≥5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空腹血糖上升(处于6.1-6.9mmol/L);肥胖(体重指数 BMI≥28kg/m²)理论上,当满足这6项危险因素当中的3项或更多时,【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总体心血管分层会达到“高危”。而已有不止一项临床研究证明:对总体心血管风险“高危”的【高血压前期】人群采取降压药治疗,是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的。
由此可见,在发现自己的血压处于【高血压前期】以后,大家需要做几件事情:
第一,仔细回顾包括性别、年龄、吸烟以及体重等情况信息;
第二,看看之前有没有确诊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小中风”、房颤、心衰、慢性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第三,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踝臂指数等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
然后,找医生综合依据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信息,来帮忙判断是否需要启动降压药治疗。
最后,关于血压究竟应该降到多少,《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同样给出了适宜的答案:包括需要服药治疗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以及全部【高血压】患者在内,只要年龄<80岁,基本上都建议把血压给降至“<130/80mmHg”。
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降压治疗绝不是让血压仅仅脱离“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就够了,而是应该确保血压降至“130/80mmHg”的【高血压前期】水平以外!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9): 985-103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年7月 第32卷 第7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